張東升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南天門滿族鄉牛圈子村中心小學,河北 承德 067300)
興趣是人的一種需求,興趣是學生取得成功的精神動力,當學生對功課發生興趣時,他就會勤奮努力,充滿探索的愿望. 這時,興趣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與精神支柱. 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 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民主的師生關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保證實現主體性教育的重要條件,因為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是實現主體性教育發展學生創造思維的保障. 陶行知先生早就在《創造兒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 如果大量開發創造力,大量開發人才礦中之創造力,只有民主才能辦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這樣的大事. ”課堂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求,這種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抱有的期望,通過態度、表情、行為等方式,用微笑的形式將期望傳遞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勵,從而更加相信教師,給予教師以積極主動反饋. 這樣,能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特別是學困生能消除畏懼心態,輕松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
現代教學論基本觀點之一就是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展,調動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課前我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各一對,課上讓學生先用多對三角形擺一擺,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擺成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 通過分組討論,同學們拼成了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然后,我問學生這三種圖形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后,再讓學生思考: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通過觀察,學生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于三角形的高.最后通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三角形面積的關系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樣,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注意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計算機多媒體能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有趣教學情境. 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是低年級的圖形認識課,并不要求學生對“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只是要讓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能判斷什么樣的圖形是角. 因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學生已知的圖形(五角星、正方形、長方形、正方體、長方體)中引出課題“角”,從學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時鐘的指針、剪刀的刀刃所形成的角中,給學生一個角的基本圖形的表象認識. 再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自己觀察和總結出角的組成,并用自己的語言提煉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角的組成的記憶. 在演示角的組成的過程中,讓角的兩邊從角的頂點出發,無形的把角的定義“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展示給學生,為學生在高年級進一步研究角做準備.
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
小學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兒童的這份天性,善于創設問題情境,以激發學生追根問底的欲望. 一般在新課導入時、課堂教學中、新課結束后都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提問架設“梯子”. 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在出示課題后對學生說:“看了課題后,你們想知道哪些知識?”學生思考后就爭著提出自己急于知道的問題:什么是分數?分數和整數有什么關系?學習分數有什么用途?有的學生甚至提問說:分數很難學嗎?……其中許多問題就是這節課要解決的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創設開放性的問題情境. 如,在教學一年級“整十數的加減”時,我先用幻燈打出三種顏色的五角星. 然后,讓學生根據圖意進行小組提問題比賽. 學生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問題,
教師的教學語言是整個課堂教學中重要的輔助手段,充分發揮語言的優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 富有童趣的語言更適合低段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我在《0的認識及有關的加減法》中,給1~5的數字按大小排序時,我說:“誰能給這些數字客人排排隊?”學生立刻領會我的要求,從大到小或是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之后我又問到:“0該排在隊伍的什么位置呢?”學生就舉起了小手搶著回答. 還有在寫出同數相減等于0的算式時,我又說:“小朋友,看看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學生馬上七嘴八舌討論起來,并說出了很多自己的發現. 小結時我又說:“同學們可真棒!把藏在算式后面的小秘密全都發現了. 原來一個數減去它自己就等于0,也就是說,相同的兩個數相減得數是0. ”
在《認識立體圖形》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藍貓的形象提出教師的要求的. 如讓學生分不同的實物時,我說:“藍貓想考考我們,你能把‘形狀相同’的禮物放在一起嗎?六個小朋友一起試試看. ”在結束課的時候,我說:“小朋友請你回家當個小小偵察兵好嗎?去偵察一下自己的家中的物體形狀是怎么樣的?”
這些富有童趣的語言不但增強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而且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的,關鍵是教師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化教學方法,以新課改為理念,構建愉悅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為學生的終生學習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