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蘊杰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望湖路小學,遼寧 沈陽 110005)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學生的應試成績,并沒有對兒童文學的要點進行深入的挖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接觸到兒童文學教育的時間非常少,而且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對于兒童文學的認知都不夠全面,這就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重視到兒童文學的重要性,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兒童文學也沒有任何興趣,久而久之兒童文學教育就被忽視,進而造成當前一系列的教學問題。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兒童文學始終是一項重點教學內容,但是由于教師和學生的不重視,導致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始終無法得到快速的發展。當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呈現出許多不足,其中較為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不足,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兒童文學都是從小學語文教材中提煉出來,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但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因此無法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雖然新課改在不斷的變革,并且對當前的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主體,以引導者的身份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當學生在學習兒童文學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疑問,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但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教師并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教師本身具備的兒童文學素養不足導致無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展開高效的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之所以讓學生對兒童文學進行學習,不僅僅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通過學習兒童文學,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但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兒童文學特征的把握不到位,直接導致無法將兒童文學中美學特征充分展示出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會將兒童文學當成一種教學工具,讓學生通過學習兒童文學達到認字、識字、讀字的目的,沒有真正讓學生利用兒童文學來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對此教師應該不斷深入分析和了解兒童文學的特征,在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才能夠正確的運用兒童文學進行教學。
在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對于學生正確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在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讓學生掌握很多學習技巧,而是要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兒童文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不斷提高自身兒童文學的素養,當自身的能力得到提高以后,才能夠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學,教師可以利用閱讀圖書,閱讀網絡電子書等方式了解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品,通過對國內國外的兒童文學作品分析,了解各個文學作品的不同特征,從而潛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比較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例如《小王子》,通過有效的推薦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教師在展開教學前,應該對兒童文學作品進行全面的了解對其中蘊含的審美特征和思想情感進行深入挖掘,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最大的指導和幫助,不至于出現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盲目學習的情況。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想要對學生開展更好的兒童文學教育,教師應該開展具有特色的教學活動,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始終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從兒童文學的特征出發,深入的挖掘兒童文學作品的美學特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漸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例如當學生在學習《媽媽的愛》這篇文章時,文章中有一個小細節是描寫在雨中送傘的故事。其實這個小細節能夠充分體現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通過這一個小細節,教師就可以進行深入的挖掘,以此來讓學生想自己平時和父母之間的一些溫情小故事,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形成一種感恩的思想情感。并且能夠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雙發現美和認識美的眼睛,這樣才真正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想要更好地開展兒童文學教育,首先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并且對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及時的解決,為學生日后的成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當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學生則能夠更好的投入到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