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青青
(重慶市黔江區育才小學校,重慶 黔江 409000)
1.親子教育陷入困境。親子教育是啟蒙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良好的親子教育氛圍,有利于培養出身心健康發展的下一代。然而,在留守家庭中,父母長期在外,平時與子女缺少溝通,造成親情淡漠,導致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相對疏遠,親子教育基本從孩子的成長中淡出,親情教育功能幾乎喪失,這種缺乏溝通和親情的關愛,很容易對留守兒童心理的健康成長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2.單親教育力不從心。單親監護人因家務負擔較重而無暇顧及孩子的情緒與情感變化,對孩子的照料和教育也缺乏耐心。部分單親監護人幾乎不與孩子溝通,很少顧及孩子的內心感受,稍有不如意,便實行“呵斥教育”。殘缺的家庭教育給留守學前兒童帶來的消極影響不可低估。
3.隔代教育難以勝任。部分祖輩對留守學前兒童過分溺愛,僅僅注重物質生活的滿足,卻缺乏道德和精神上的正確引導。也有部分隔代監護人教育觀念保守落后,對孩子要求甚嚴,一旦犯錯非打即罵,容易導致留守學前兒童敵視或報復心理產生。同時,由于隔代年齡相差較大,且監護人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難以合理科學地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管,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4.親戚朋友教育形同虛設。作為代管人的親戚朋友因與留守學前兒童不是親子關系,在留守學前兒童教育問題上存在著“不敢管”與“不愿管”的心理。對他們而言,孩子安全是第一位的,至于留守學前兒童的行為習慣及心理需求卻極少被關注。
留守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家庭監護堪憂導致留守學前兒童身心發展不利,本應通過學前教育得到一定的彌補,但目前農村學前教育資源的嚴重缺乏、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育缺乏規范等問題造成了留守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得不到有效的引導,教育得不到良好發展。李向東在《農村幼教現狀堪憂》一文中指出,當前農村幼兒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五大問題:一是居住分散,生源不集中且逐漸減少,開園辦班受到嚴重影響;二是師資力量薄弱,從業人員素質低下;三是不懂幼兒教學規律,教學管理小學化;四是幼兒教師待遇低,工作積極性不高;五是無人重視,管理混亂,隨意性大,幼教事業發展舉步維艱,停滯不前。農村學前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幼兒教師素質不高,幼兒的課程主要以音樂、繪畫、游戲和文化知識為主,而對兒童智力開發、心理輔導等有助于留守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知識存在著欠缺。
1.戶籍制度的缺陷。城鄉二元體制使城鄉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農民仍然游離在城市體制之外,由此派生出一系列諸如教育、住房及社會保險等政策,形成了強大的阻止農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礙。雖然教育部門也三令五申要求各公辦學校要一視同仁,出臺政策取消“借讀費”“贊助費”等,但實際上收費這道無形的門檻依然存在,許多務工子女不得不遠離父母留在農村接受教育,成為留守兒童。
2.農村基層政府部門重視不夠。一般而言,農村基層政府部門比較關注的是勞動力的轉移給地方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對伴隨而生的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既缺乏認識,更談不上相應的措施,從而使留守兒童的社會教育和管理處于真空、自發狀態。
3.大眾傳媒的不良影響。在社會呈現多元性和不確定性態勢的背景下,部分大眾傳媒不負責任的宣傳與炒作使得一些庸俗無聊的文化充斥著校園,真、善、美與假、惡、丑等被有意或無意的模糊,對缺乏正確引導的留守學前兒童而言,他們的價值取向容易發生扭曲變形。
留守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教育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從孩子的家庭教育做起。一是向留守學前兒童父母宣傳父母關愛對留守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鼓勵留守學前兒童的父母通過電話、寫信等方式,經常與孩子聯系,以保持對孩子的關心和溝通。二是建立父母與孩子、幼兒園的聯系紐帶。幫助留守學前兒童父母建立孩子成長檔案,隨時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三是改變留守學前兒童監護人的教育觀念。轉變老年人只重視身體健康,不重視心理溝通交流和興趣培養的觀念。
對于留守學前兒童,農村幼兒園應當給予更多地關注和關愛。一是建立農村學前教育規范制度。二是提高農村學前教育師資力量,鼓勵優秀的幼兒教育工作者到農村幼兒園任教,定期為農村幼兒園教師組織業務培訓,教授幼兒心理溝通等方面的知識。三是從制度上加以保障,建立留守學前兒童家長聯系制度,可為留守學前兒童建立個人成長檔案,詳細記載這些幼兒在幼兒園中的學習、表現和心理發展情況,及時與其父母溝通。定期與留守學前兒童監護人進行交流,使其了解孩子的學習、個性發展和心理需要。
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形成全社會關愛農村留守學前兒童的氛圍。第一,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出臺相關的政策,切實履行政府職能。農村留守學前兒童問題實質上是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保護和親情上缺失的問題,要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通過法律、政策和制度的不斷完善保障農民工和留守學前兒童的合法權益。第二,發揮大眾傳媒的輿論引導作用,加強宣傳,動員全社會都來關心幫助農村留守學前兒童,為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第三,整頓校園周邊小環境,營造和諧的社會大環境。良好的外部環境可以使留守學前兒童免受不良風氣的影響,對他們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因為父母為了生計在外打工而成為留守兒童的孩子們更需要獲得關愛和良好的教育,雖然留守兒童是城鄉二元化結構的產物,留守兒童的問題目前還不能得到完全解決,但我們應當正視這一問題,為促進留守學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和改善教育環境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