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志華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五中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和思維進入數學課堂。而實現這一切是需要“預習”做后盾的。預習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有效預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同時,預習環節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初中數學預習的有效性。
教師可以從指導學生預習方法入手,逐漸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進而使得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呢?
首先可以通讀課本內容,了解主要內容,動手畫、圈知識要點。這一過程主要針對概念性的數學知識。學生在通讀內容的過程中,從整體上了解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畫一畫、圈一圈,使得新課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為理解和掌握知識做準備。
其次是精讀難點內容,思考、標注疑點,這是數學預習的重要環節。預習不等于自學,對預習中遇到的困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理解知識,但不一定非要在預習時解決,發現問題才是預習的關鍵所在?!皩W起于思,思起于疑”,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只有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要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數學課新舊知識間往往存在緊密的聯系,預習時如果發現學習過的要領還不太清楚,就在預習時弄明白,并對舊知識加以鞏固記憶,同時為學習新知識打下牢固的基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會有收獲,這無疑對自己是一種鼓勵,他們會感到學習的快樂并對學習產生欲望,不斷追求這樣的快樂,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有針對性地預習,從預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但要強化預習效果,我們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預習不僅僅是多讀幾遍課文,而應是自覺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了解新知識,思考新問題,鍛煉新能力的過程。很多學生往往只注重課堂上的認真聽講,課后的獨立完成作業,而忽視了課前預習或根本不預習。其主要原因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預習可以強化聽課效果;還能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傮w來說,預習要明確以下幾個目的:(1)了解課本的大概內容;(2)找出本節內容與已學知識的聯系;(3)找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4)在重點問題處用筆做上標記。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育應立足于學生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努力使學生學會學習。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方法,正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但從我所教的班級的調查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小學時沒有預習習慣,更沒有什么好的預習方法。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掌握好的預習方法和提高預習能力呢?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開學初,針對許多學生對預習數學無從下手,沒有主動預習的習慣和預習興趣這一問題,我專門做了一個關于“如何預習數學”的講座,分析了課前預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針對第二天的預習內容進行了詳細的預習方法指導,讓學生初步了解預習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同時讓已有預習習慣的同學上臺講講預習心得,并提出將預習成績作為平時表現分,促進學生課前預習。
預習必須有反饋,這樣學生才能夠改善預習中的不足,才能夠督促學生更有效地做好預習工作。反饋一般都是以練習的形式出現。我們指導時應教會學生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語言;如何將推理思考過程用數學語言表達。一開始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后的習題為主,反復練習打好基礎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幫助學生開拓思路,提高分析和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于一些易錯題,可整理在錯題集上,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后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平時還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學生對新教材內容進行預習后很渴望得到教師的評價。所以,我要求每位學生都準備一本預習本,預習本里記錄著他們當天預習的情況。為了提高每個學生的預習興趣和預習質量,根據每個學生的基礎和能力的不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學習較優秀的學生不僅要把老師提供的預習提綱中涉及的問題想辦法解決,而且要能提出新的質疑;中等生要盡量把老師提供的問題一一解決,如果解決不了就要注明原因;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對老師所提供的問題能解決多少是多少。無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只要達到所規定標準的都給予優秀。
總之,預習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設置適合學生預習的問題、環境等,誘發他們預習的興趣,激勵他們自主學習數學的信心,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和規律,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從而提高初中數學預習的有效性,促使課堂教學的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