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紹霞
(河北省霸州市第五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班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場所, 班級是學生在學習生涯中生活學習最多的地方, 在學校學生會養成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這些對于學生以后進入社會都能夠起到重要的影響。因此良好的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必不可少, 班級特色文化建設是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好的班級特色文化氛圍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良好的班級特色文化對于促進學生協調發展, 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著突出的作用, 因此, 探討學校班級特色文化的現狀, 解析班級特色文化創建出現的問題, 并進一步探索班級特色文化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被作為重要課題提上日程。本文就對這些問題進行簡要探索, 以期能夠強化班級主流核心價值特色文化的建設, 力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
很多學生在來到學校之前都還是家里的寶貝, 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不用獨自承擔生活的辛苦, 受到父母很強的保護, 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 對于社會的了解極少, 沒有適應社會的能力, 遇到事情無法自己獨立承擔。學校是學生成長一個不可或缺的場所, 是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個過渡時期。班級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群體, 在學校里尤其是在班級里, 有良好的校園特色文化環境與優秀的班級特色文化, 能夠讓學生初步適應社會, 鍛煉自身的能力,只有具備優秀的班級特色文化, 才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 在未來以更加健康的面貌踏入社會。
班級是學生休息與學習的場所, 在班級里的言語、行為甚至是自身的情緒如何排解都是可以自由完成的。班級成員年齡相近、閱歷相似、對很多問題都有著差不多的看法。和諧的、積極的、融洽的班級特色文化會使得班級成員強化自己是內心, 得到心靈的凈化, 能夠培養出優良的心理素質, 產生對班級的歸屬感, 促使學生心理素質和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提高, 提升道德感受。
班級成員之間都是不同的個體, 組成了一個大的班級集, 在學校期間一起學習與生活, 幾年的時間需要成員形成較為統一的情感與行為準則。而在班級中, 一定要有一種統一的核心特色文化, 這種特色文化是要具備主流核心價值觀, 是一種優秀的特色文化, 優秀的班級特色文化不僅可以使成員在好的氛圍中規范言行, 還可以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加強品德建設, 間接的給成員進行各種教育, 提升成員的行為準則。
在學生學習生涯中, 很多的活動基本上都是在班級完成的, 班級成員們在整個上學期間無論是學習、參加任何活動都是整個班級單位共同參與完成。時間久了, 班級成員的各種思想、愛好、興趣都可能被同班級的成員同化, 因此班級特色文化是一種相對開放與包容的特色文化。成員們都可以包容彼此,相互融合。教師環境是班級形象的標志之一。美化教室環境,既能顯示良好的班級形象,也可以用了優美環境陶冶。心理學研究證明,自然環境,社會顯示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巨大影響。優美的教室環境能給學生增添生活和學習的樂趣,消除學習的疲勞。更重要的是,優美的學習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習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情感,促進學生發奮向上,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教室的凈化。教室衛生是班級的窗口,是文明的標志。要保持干凈的教室環境,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指定嚴格的衛生制度,人人參與,加強檢查和監督,保證教室的清潔和美觀;教室的綠化。綠色象征青春個活力,代表著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擺放一些綠色植物,如盆景,花草,讓教室沖滿綠色,充滿青春的氣息;教室的美化。發動學生精心設計,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諧,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級發展目標;班級文化宣傳內容:板報,班訓,名人名言,學習園地等,可分別布置于教室的不同地方。
每一位班級成員都是平等的, 因此班級特色文化也應該是平等的。不存在誰比誰更優異, 誰要服從誰。在這個特色文化圈圈里, 成員有可能來自于不同的地方, 來自于不同的家庭、環境, 但并不影響成員共同的平等的融入到這個班級的特色文化圈中, 每個人都享有同等的權力, 也意味著要承擔同等的義務。
人本身就是社會體, 盡管學生還未完全融入社會, 但是也算半只腳踏入社會了。人是會發生變化的, 人的思想、思維就更是如此。因此班級特色文化也是會隨之發生變化, 因此要學會面對不同的特色文化氛圍, 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設。
總之, 班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蘊含著一定的特色文化功能, 蘊含著大量的教育的范疇。學校班集體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 應該更加重視特色文化的創新, 我們應該積極利用這個領域, 充分發揮學校班級的特色文化育人功能, 提升學生的核心主流價值意識。在當代, 急需創新班級特色文化的管理模式, 使其朝著更加有序與規范的方向發展, 提升學校班級特色文化內涵,結合本校的歷史與現實環境, 趨利避害, 強化班級優秀的特色文化建設, 使得班級特色文化可以更為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