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昱含
(陜西師范大學,陜西 西安 710119)
仆人費加羅和侍女蘇珊娜即將舉行婚禮,伯爵得知后,欲恢復廢除已久的初夜權,占有蘇珊娜。伯爵夫人為了重奪伯爵的愛,與費加羅和蘇珊娜一起,設計捉弄了伯爵,伯爵上當后,羞愧難當,給伯爵夫人道歉,讓費加羅和蘇珊娜如期舉辦了婚禮。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誕生于1786年,奧地利國王約瑟夫二世讓莫扎特創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此時,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爆發,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逐步勝利,資產階級啟蒙思想也滲透了各行各業,包括經濟和文化藝術事業。《費加羅的婚禮》反映了第三階級受到的壓迫以及反抗,表達了對第三階級的智慧和善良的贊美,同時對上流社會的貪婪和愚蠢進行了詼諧地諷刺。
《費加羅的婚禮》中,整部歌劇以費加羅和蘇珊娜舉辦婚禮為主線,在當時的社會,伯爵夫人羅西娜本沒有資格干涉丈夫的感情生活,但是羅西娜卻與其他的貴族階級不同,她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追求,靠智慧使伯爵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重新回到她的身邊。這在當時來說,是貴族階級思想的進步,體現了伯爵夫人敢愛敢恨,敢于封建勢力作斗爭的鮮明性格,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貴族身上少有的光輝,是費加羅和蘇珊娜能夠順利舉辦婚禮的關鍵人物,是劇情發展的關鍵。
《求愛神給我安慰》只有四句歌詞,“求愛神給我安慰,別讓我悲傷流淚,讓丈夫回到身旁,或者讓自己死亡”。四句歌詞反復出現,刻畫了伯爵夫人對愛情的執著和對丈夫不忠的傷心欲絕的形象,企盼丈夫能夠回心轉意。
這首詠嘆調采取小廣板,bE大調,2/4拍。從前奏到演唱,有17小節,由鋼琴伴奏,速度緩慢,音樂深沉,伴奏在緩慢、柔和中進行,烘托了當時伯爵夫人對愛情的絕望,對丈夫的背叛感到深深的無助、不知所措,內心痛苦的情感氛圍。前奏從第1小節開始,就是bE大調的主和弦,節奏緩慢進行,仿佛伯爵夫人在房間內的踱步,表現了她惶恐不定的心情,顫音“tr”在前奏中出現了四次,描繪了伯爵夫人內心的痛苦、無助,內心情感起伏變化,將伯爵夫人高雅端莊,同時又內心孤獨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前奏的最后小節帶有休止符,在稍微停頓中,為后面伯爵夫人的演唱,安靜、憂郁的音樂出現做了鋪墊。
全曲由兩段歌詞組成。第一段是18~35小節,后面是第二部分。從第一句歌詞“求愛神給我安慰”開始,音樂起伏不大,較為平穩,以級進為主。
演唱到“或者讓我死亡”一句時,音樂有了變化,音階上行,情緒漸強,在降A上,伯爵夫人長期壓抑的郁悶與煩苦爆發出來,全曲達到了第一次高潮。第二段歌詞以十六分音符開端,與前面相對平穩的音樂相比,這時的音樂變得緊湊起來,與伯爵夫人急迫的心情相呼應,迫切想要丈夫回到自己的身邊,所以在“丈夫,回到”這兩詞上,音樂的節奏拉長,表現了伯爵夫人的心情,起到了強調作用。
在“la”上,音階九度上行,表達了伯爵夫人此時的激昂之情,向愛神訴說自己的決心:“或者讓我的丈夫回來,或者讓我死去”。全曲的音樂始終與伯爵夫人的心情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伯爵夫人的感情變化,全曲時而舒緩,時而高亢,經過重復變化,融匯成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詠嘆調。
整首詠嘆調中,綜合運用了樂隊伴奏、管弦樂等,與聲樂緊密結合。利用樂隊伴奏表現了伯爵夫人感情的變化,為后面起伏的感情做了鋪墊。由于管弦樂具有豐富和細膩的特效,在表達伯爵夫人微妙的感情變化和心理活動時,莫扎特選用管弦樂進行刻畫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變化。聲樂和器樂的結合,使整首音樂典雅而不古板,質樸中包含著細膩,與人物形象渾然一體。
1.聲音要求
從演唱時的音量、音色和力度變化來看,第二次的“o mi lasciaa lmenmorir”中,連續的7個八分音符以上行音階的形式,全曲達到第一個小高潮,首先要保證起音的正確,音色是柔和、暗淡、憂郁的,隨著感情的宣泄和釋放,情緒增強,音量隨之增加,保證歌詞清晰的同時,要注意打開喉嚨,保持聲音的圓潤,加大音量的同時,用“半聲”去控制聲音,合理利用聲腔,氣息要松她有度,保持穩、深、通,聲音與氣息相配合。在調節音量音色的同時,演唱的力度也要隨之漸強一些。在音樂的第40節,出現了第三次“o mi lasciaalmenmorir”,達到第二個小高潮。這里對演唱者氣息的要求很高,要想唱好這一段落,必須要保證氣息的連貫支撐,可以充分利用“o”之前的八分休止符進行換氣,為后面的高難度演唱做準備,使控制音量的同時,聲音圓潤充滿共鳴。詠嘆調的結尾第四次出現“o mi lasciaalmenmorir”,這一句反復出現,要注意元音“o”與”“a”的區別,不能發混,咬字清晰,聲音在高雅又持久的無奈、嘆息中結束。
2.我在學習這首歌曲時的所得體會
這首詠嘆調是小廣板,在看似平淡的旋律和簡單的歌詞中,卻能使演唱者真切地感受到伯爵夫人內心的無助、苦悶、痛苦、無奈與掙扎。對作品不同的理解,自身不同的經歷,都會對這首詠嘆調有著不同的感悟,我們需要用心歌唱,將自身所學的聲樂知識進行合理的運用,來詮釋一個優雅莊重,愛情至上的伯爵夫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