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2)
以往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更加關注對學生就業方面能力的培養,而對于美育方面的推進和落實依然存在一定的改進和提升空間。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都是具有一定天賦和良好學習興趣的,他們經過了專業的訓練和學習,具備一定的技能水平。在當前新的發展環境下,社會的審美水平日益提升,藝術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應使學生重視其所肩負的重要職責和使命,只有培養出具有良好審美素質的人才,才能為廣大人民帶來美的作品,更好地陶冶大眾的情操。在具體的辦學過程中,應該在專業設置的層面上對美育的內涵和要素進行有效的融合和落實,提升辦學過程的嚴肅性,以提升教學質量為己任。只有給予設計美學充分的重視,為其和專業教學的結合提供一個良好的執行環境和空間,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水平才能提升,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優秀人才的最終目標。
每個藝術生本身都是一個“藝術家”,我們在實際的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應該在實施基礎教學的同時,對學生的審美意識進行更加培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師則需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對學生的基本素質進行培養,以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知識為學生的“最低標準”,在教學中實現間接性、指導性、彈性。而審美意識的培養過程當中,不僅要從結構美、形式美的角度入手,同時也應該增加社會美、道德美、自然美等要素。從文化的角度促進學生審美觀念和意識的提升,從而更好地塑造和構建整體學習精華。
藝術專業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設計美學的具體需求,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實現對融合設計美學的有效支持。在實際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我們應對資源優勢進行充分發揮,提升資源意識。結合當前美育教育的工作需求,加強對教師隊伍的有效培養。在教師的培養過程中,定期展開相應的學習和培訓,給予當前任課教師充分的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提升其美育的整體意識和綜合能力。為了更好地支持教師美育能力的提升,在實際考核方面也應該增加這方面的內容,促進教師自身工作主動性的有效提升。
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應包括觀念的、思維的、美學的傳達,美學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設計修養、提高其設計鑒賞能力。高校設計美學教育要研究學生的創新性和個性化發展,離不開設計美學教育。教師應尊重個體差異,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個性品質,通過在教學中加強學生對設計美的認知,引導他們將設計美學的原理和思維方法運用于設計實踐,落實到設計作品的藝術表現。這有助于學生提升設計水平和作品價值,最終通過市場、社會反映的形式,使人們理解、消費設計的美,進而獲得更多、更好的審美體驗。設計美學課程是藝術設計學科課程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美,如生活美、行為美、形態美、規律美、圖形美、色彩美等。教師應在教學中探索設計美學的重要性,提升設計美學觀念、意識,研究設計教學中學和教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意識,這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具有開發性效應。教師應優化課程教學,量化設計美學教育課堂,在理論和實踐教學中融入美學教育,使美學教育保證其對專業課程的影響力,提高其在課程結構中的地位。
可以通過“三實”教育,補充設計美學教育,提高設計審美品質。“三實”指的是實驗、實踐、實戰。
實驗這里指思維。高校設計教學要研究學生的創新性、個性化發展,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針對學生的個性挖掘其特點,使其展現不同的個性;通過思維實驗測試開發學生獨有的敏感點,從而幫助學生激發創意,在大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個性品質的同時,兼顧對學生設計美學理論的傳授。
實踐是“三實”教育的關鍵。設計需要實踐能力和創造意識,工作室制度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實踐條件,高校藝術院系的設計工作室是必不可少的實踐條件。如今,部分地方院校的工作室制度尚不完善,影響了學生的實踐;部分藝術高校的工作室可以提供完善的機械設備,但缺乏設計美學和技術導師的共同輔導,雖然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了設計實踐美學理論的傳授,學生也能夠呈現作品,但是并不能以真實、美好的形式完善設計作品。美學導師和技術導師“雙師制”的工作室制度可以讓學生不再局限于單純對方案的設想,可以更好地在創作中實現自己的創作意圖,從空間、尺度上強化對作品的感知,使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為教學實踐提供可行的場地和運行機制。此外,還有很多有利于實踐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的設計審美品位。校企合作是一種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形式,很多高校采用聯合辦學的方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而且解決了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校企合作的模式是學生在企業進行培訓,在企業導師的指導下完成企業的設計任務,使學生在學校奠定設計基礎、培養設計審美的基礎上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從而有效地為社會輸送設計人才。
實戰就是參與社會。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提倡將課程與社會接軌,如組織學生參加展覽、社會活動、公益活動、文化活動等。教師的教學一方面要“走出去”,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提高眼界,培養生活情趣;一方面要“引進來”,將當前設計趨勢和設計觀念帶進課堂教學。學生增強對于美的認知感受,提升認知高度,其審美意識和創作水平會隨之提高。教師積極參與各類比賽與展覽,才能夠有豐富的經驗組織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當前,高校積極推行產、學、研一體化,教師應積極轉換科研成果、參與社會活動,展現教學效果和產、學、研結合的成果,通過在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加強學生對設計美學的認知,引導他們將設計美學的原理和思維方法運用于設計實踐,落實到設計作品的藝術表現中。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設計水平和其作品的價值。
目前,設計美學的研究對理論拓展較少,部分藝術院校設計專業課堂教學輕設計美學理念、重技術技能,忽視了培養藝術類設計人才的初心。設計有了美,其產品的附加值才能提高,品牌效應才能增強,工業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建筑設計等都不同程度地蘊含美學觀念。設計美學的核心如設計的方法、理念、思維和設計基礎課教學等均涉及美學原理,但后期與專業實踐的銜接體現得不夠充分。對設計美學的提煉應貫穿設計教學,并通過給予設計美學充分的重視、做好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做好師資隊伍方面的建設工作等諸多改革措施,從而推動設計藝術教學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