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勇剛
(廣東法鵬律師事務所,廣東 深圳 518033)
戀愛是幸福而甜蜜的,尤其是熱戀中的情侶,戀人間往往如膠似漆不分彼此,將金錢等等身外之物都看的很淡。隨著社會觀念以及思想的轉變,非婚同居也被越來越多的戀人們所接受,彼此間的的贈與以及日常消費支出,也很少有人在意,然而一旦分手,伴隨著戀人關系的終止,“互道一聲珍重”都顯得是那么的難得,更有甚者還會對簿公堂。通常戀愛期間經濟往來引發的糾紛居多,涉及到的法律關系主要有借貸、贈與、附條件贈與等。然而,由于戀愛關系的特殊性,對此類案件的定性,無論在理論界,還是司法實踐當中,都存在著眾多的觀點。
戀人身份是以滿足男女情感的相互需求而確立的特定人身關系,這種關系建立在相互自愿的基礎之上。由于關系的特殊性,因此法院在處理戀愛期間債務糾紛這類案件的時候,既要結合相關的證據,又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相關因素,既需要支持和鼓勵健康正當的戀愛,樹立健康的戀愛觀,又需要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面對現實情況的復雜性,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同居的會涉及到共同消費的支出,有投資的還會涉及到共同投資、借款、甚至是贈與的區分。
在主張權利的時候,當事人通常會選擇民間借貸糾紛或不當得利糾紛為案由提起訴訟。此外,還有一些當事人會選擇婚約財產糾紛或贈與合同糾紛為案由提起訴訟。
民間借貸并非法律上規范的名詞,盡管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已被廣泛使用[1]。對于以民間借貸糾紛為案由起訴的案件,法院首先要審查雙方當事人之間是否就借款問題達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其次是審查出借的款項是否已經交付[2]。原告方需要對借貸的事實負舉證責任,否則需要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比如在【案例一】和【案例二】當中,最高院和廣東省高院均以此規則進行裁判。
【案例一】郭XX、陳XX民間借貸糾紛再審審查與審判監督案件[3]
案情簡介:在陳XX(男)與郭XX(女)戀愛期間,陳XX向郭XX轉賬25萬元,后戀愛關系破裂,陳XX以民間借貸案由提起訴要求郭XX返還借款。一審法院以陳XX未能提供雙方存在借貸關系的證據為由,判決駁回陳XX的訴訟請求。二審法院以“郭XX在微信中明確表示愿意先返還陳XX人民幣25萬元,即雙方以就25萬元人民幣的返還事宜達成新的合意”為由,判令郭XX返還25萬元人民幣給陳XX。
再審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維持二審判決,駁回郭XX的再審申請。
【案例二】陳XX、黃XX民間借貸糾紛再審審查與審判監督民事裁定書[4]
案情簡介:在2011年10月29日至2014年7月7日期間,陳XX(男)通過銀行向黃XX(女)轉賬128筆,總計152800元。后陳XX依據《轉賬憑證》、《短信》和《律師函》為證據,以民間借貸糾紛為案由向法院起訴,要求黃XX返還本息。黃XX主張雙方為戀愛關系,兩人的往來資金不屬于借貸關系,應為贈與關系。陳XX對雙方的戀愛關系予以否認,并堅持涉案款項屬于借款。
一審法院認為,陳XX為證明其向黃XX出借款項的事實,向原審法院提交了《轉賬憑證》、《短信》、《律師函》,黃XX雖持有異議但未提供證據予以反駁,原審法院對陳XX提交的上述證據予以采納。陳XX與黃XX之間民間借貸關系成立。
二審法院(廣州市中院)認為,陳XX主張的涉案款項,在2011年10月29日至2014年7月7日期間通過銀行轉賬次數達128筆,最大額一筆為5000元,最小額為100元,大多為1000至3000元之間的附零額款項。不論從支出的時間跨度,還是支出的間隔次數以及支出的單筆額度,均與民間借貸關系的特征不符,結合當地及當事人的經濟生活水平,該事實的外觀特征更符合維系戀人身份生活的合理消費和正常支出,應屬于基于情感的自愿性財產付出。被上訴人單向的經濟支出,反映了雙方戀人身份生活的習慣,也至少顯示了被上訴人對于感情所具有的勇于付出的品格,但該事實本身不能表達戀人身份生活的全部,也不能證明雙方事前有借貸的合意。雙方分手后,上訴人對被上訴人的償還要求所作出的反應,從其庭審的陳述可以看出,更多是出于世俗的無奈和壓力及女性對其自尊的維護,是一種情緒化的表達,并未顯現出其真實認可被上訴人的要求,不能認定雙方事后達成了借貸合意。至于被上訴人向上訴人發出的律師函,也只是被上訴人的單方意志表述,亦不能說明雙方存在借貸的合意。因此,被上訴人對其主張的民間借貸關系本院難以認定,其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原審法院對此認定有誤,本院予以糾正。
再審法院(廣東省高院)認為,二審法院不予支持陳XX的主張,亦無不妥。陳XX申請再審的理由及請求,理據不足,本院不予采納。
結合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如果當事人以民間借貸糾紛為案由提起訴訟,需要對借貸的事實負舉證責任,然而由于戀愛關系的特殊性,事先很難保留下足夠多的有利的證據,在無法充分舉證的情況下,將會面臨較大的敗訴風險。
對于以不當得利糾紛為案由提起訴訟的案件,法院主要以審查不當得利的構成要件為基本原則進行認定,即“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
在【案例三】和【案例四】當中,江西省高院和四川省高院都認定涉案款項為一方向另一方的贈與。在【案例三】中,江西省高院認為:涉案款項屬于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應當認定為附解除條件的贈與,因此戀愛男女雙方因感情不和而不能順利結婚時,男方訴訟請求返還贈與財產,應當得到支持。在【案例四】中,四川省高院認為:由于贈與方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涉案款項是為了將來婚后生活便利而發生的轉款,因此未認定為屬于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最終未支持贈與方的訴求。
【案例三】王XX與謝XX不當得利糾紛二審民事案件[5]
案情簡介:謝XX(男)與王XX(女)因于2011年底相識,當時二人均為已婚狀態,謝XX與其前妻胡XX于2013年4月12日辦理了離婚手續。從2013年11月15日到2014年5月5期間,謝XX向王XX陸續轉賬1060萬元。其中400萬元是幫助王XX解除婚姻關系向其前夫惠XX支付的款項, 10萬元讓王XX到珠海過年的花費,30萬元讓王XX買車,620萬用于買房。2014年5月雙方分手,謝XX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王XX返還錢款。
一審法院(南昌市中院)認為,謝XX向王XX轉賬的款項中,有400萬元是王XX在謝XX認同的情況下已轉給其前夫惠XX用于支付離婚費用;有10萬元是王XX在謝XX的許可下去珠海過春節已消費;有20萬元因謝XX、王XX雙方協商購房,王XX已作為購房定金向江西省XX房產置業有限公司交付,因購房不成,已作為違約金支付給了房東,因此,上述款項共計430萬元,均系王XX支付給了第三方,王XX并未實際取得,謝XX要求王XX返還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不予支持。除上述430萬元以外的630萬元,王XX不能證明其取得具有合法依據,構成不當得利。謝XX要求返還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定,應予以支持。
二審法院(江西省高院)認為,戀愛期間男方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應當認定為附解除條件的贈與,在戀愛男女雙方因感情不和而不能順利結婚時,男方訴訟請求返還贈與財產,應當得到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上述款項共計430萬元均系王XX支付給了第三方,王XX并未實際取得,謝XX要求王XX返還的訴訟請求,沒有法律依據,不予支持。”,該認定符合客觀事實,并無不當,應予維持。
【案例四】伍XX不當得利糾紛再審民事案件[6]
案情簡介:伍XX(男)與李XX(女)于2013年11月底建立戀愛關系,后于2015年3月14日結束戀愛關系。在雙方戀愛關系存續期間,伍XX通過現金、轉賬、回款的方式向李XX支付款項共計1575199元。戀愛關系結束后,伍XX以不當得利糾紛為案由起訴要求李XX返還相應款項及其利息。
一審法院認為李XX無證據證明伍XX作出過將所有匯款贈與給本人的意思表示,故對李XX主張雙方系贈與關系不予采信,判決李XX向伍XX返還不當得利人民幣1432000元。二審法院(成都市中院)認為,李XX取得訴爭款項時并非不具有合法理由,雖伍XX向李XX轉款的金額巨大,但伍XX未提交證據證明其轉款的具體用途,故應視為伍XX對李XX的贈與。
再審法院(四川省高院)認為,根據伍XX提交的銀行轉賬記錄來看,雙方的轉款行為已實際完成,李XX也已實際取得了伍XX的所有匯款,故雙方的贈與行為已經實際完成。伍XX主張雙方不是贈與關系,而是為了將來婚后生活便利而發生的轉款,相應的舉證責任就應由伍XX承擔。一、二審中,伍XX并無證據證明其轉款是為了雙方婚后生活便利而發生的,其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在上述兩個案件當中,終審法院的認定結果存在較大的差異,雖然說個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同法院適用的裁判規則存在差異,當事人所需負擔的舉證責任不同,也最終導致了結果的不同。另外,共同消費支出、人情往來以及一般贈與物在實踐中基本上不予返還,在一般案件中基本遵循該處理規則。
對于以婚約財產糾紛或贈與合同糾紛為案由提起訴訟的案件,法院在裁判時,通常以審查是否屬于附解除條件的贈與為原則,并結合是否存在過錯方,最終作出認定。
不同的案由,對舉證責任的分配以及要求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即使案情相同,由于案由選擇的不同,可能直接會影響案件的結果。比如選擇民間借貸糾紛案由,原告所需承擔的舉證責任就比較重,而選擇不當得利糾紛案由,原告只需證明對方取得財產的事實,對方取得財產是否具有合法性依據的證明責任由被告來承擔。
關于戀愛期間的債務認定,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著認定標準不一的情況,因此在某些制度層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比如,司法實踐中可以在明確和統一認定標準方面作出相應的努力,在此提三點建議:
1.明確“彩禮返還”的指導性原則
彩禮的定性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紛爭,既可以讓當事人有合理的預期,也可以讓當事人更加理性的處理類似的糾紛。
2.明確“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認定的指導性原則
目前,“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的認定已經成為此類案件(戀愛期間經濟糾紛)無法回避的問題,由于缺乏明確的裁判指引,從而導致不同的法院認定不一,既無法實現公平正義,長此以往,更不利于維護司法的權威性。
3.明確“保護無過錯方”的指導性原則
如果對無過錯方的保護不到位,既不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不利于營造良好的戀愛風氣,因此依法保護無過錯方,嚴肅追究過錯方的責任,對樹立正確健康的戀愛觀尤為重要。
戀愛不等同于婚姻,在戀愛中對于金錢的往來應當慎重,特別是涉及數額較大的款項,有必要保留相應的證據。雖然戀愛總是幸福而又甜蜜的,但現實中,很多東西在金錢面前往往顯得十分脆弱,所以凡事把握一個分寸,對雙方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