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吉化新聞中心,吉林 吉林 132001)
所謂新聞角度,主要指的就是新聞記者在開始采訪之前,若要將事實進行深入挖掘或者表達,即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全面,全面描述新聞相關事實,對采訪角度的選擇也是產生優秀新聞報道的一個重點環節與內容。但是,對采訪角度的選擇是創作優秀新聞報道,從新聞角度而言,這是非常容易實現的,然而在實際選擇過程中卻存在著較多難點之處。某些人則認為寫點東西難度較大,根本不知道從何處下手、何處著筆,主要是由于根本沒有找到具體的寫作角度。那么,該怎樣選擇新聞角度呢?“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樣描述的是廬山,由于詩人所觀察的角度存在一定的差異,使得廬山存在不同的形態,同樣我們動手新聞稿,也需要以不同的角度,從不同的側面,從一件事同其他事之間的聯系進行對比分析,最終決定改如何從何種角度去寫作新聞報道。這個過程就關乎著新聞報道角度的選擇。本文著重闡述了當前時期下如何在新聞報道角度上的選擇以及創新對策。
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樹葉。在表面上看這句話,每個人都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屬于一套傳統的、老的東西,也并不是歷史的重復,它每時每刻均處于發展以及不斷變化過程當中,只不過是人們沒有去理會、去發現其中細致入微的改變。作為新聞采寫者而言,務必要有鮮明的洞察力,善于多翻騰幾遍新聞報道的素材,從多個角度出發,多揣測觀眾或者讀者的興趣愛好以及方向等,那么就不愁發現新角度了。此外,還應該從事物細致的變化過程當中捕捉新意,從普遍之中尋找出個別可能讓你捕捉到的角度。例如:每年的七月一號黨員入黨誓詞、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等,好像每家每戶過年吃餃子一樣普遍,年年都是這樣的,如果老是從同一個角度以及同一種模式進行采集寫作,就是用盡文采下盡功夫也很難創新的寫出一篇新聞報道稿出來,會讓人感覺千篇一律,沒有多少創新和彩頭,更無任何刊登必要。但是反過來,如果可以將每年活動過程中的不同內涵以及不同的細節加以挖掘,從而找出新角度,那么,這樣的報道分量也就隨之而增大了。例如:可以從“今年有多少致富能手發展成了新黨員”、“老黨員如何在脫貧攻堅戰中起模范帶頭作用”等為視角,然后再通過舉例的方式,這樣就能夠為觀眾們展現生靈活現的新聞報道,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干凈。
有對比才能夠進行鑒別,一個新生事物出現之后,到底會如何。一個典型的模范人員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只有通過不斷地進行對比,才能夠將其亮點以及發光之處找到。每個新聞采寫者均應該學會使用對比的方法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從而以全新的視角落筆。在實際的對比過程中,不僅要學會縱向對比,而且還應該學會進行橫向對比。通過對比,就能夠對比出要向觀眾及讀者所表達的相關內容,也就不能將新角度加以發掘了。不管是新聞事件,還是典型的人物,其可借鑒以及參考的地方也就變得更為清晰,讓觀眾能夠清晰地知道其中的閃光點以及先進的經驗做法等。
新聞報道的主體對象為人,主要包括:反映人的思想改變情況、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等。一個新聞報道離不開人的活動,這是由于有人的活動,才能夠使得新聞報道變得更有活力,才能夠吸引更多的人去閱讀或者收看。很多經驗證實:凡是在群眾中與人相關的議論最大的話題,均屬于群眾所普遍關注的一個突出性問題,常常就屬于最優質的新聞報道的視角。注意與人相關的活動,并將相關問題的苗頭加以發掘,再需要注意的就是新聞報道的轉勢,將該側重點進行把握,同時還可以很好地將筆落在該切入點,從而寫出價值水平較高的新聞作品。
應該注意經常性地觀看電視、收聽廣播、讀報紙以及瀏覽相關的網絡等,看看哪些方面的問題從何種角度報道過了,哪些問題從何種角度還可以進行報道,從而找出更新的新聞報道角度進行報道,做到心中有數,去觸及其他人未觸及到的內容,從全新的視野及角度去挖掘全新的內容,這樣不僅能夠有效規避新聞一窩蜂方面的問題,而且還能夠另辟蹊徑,寫出全新的內容,上稿率隨之而顯著提升,當然,新聞角度不是隨意想象以及主觀臆斷的,同時也不能進行以偏概全,而應該從事物的不同側面對其開展公正、客觀地報道,唯有深入基層以及深入一線開展相關調查研究,并將第一手材料進行掌握,對其所采訪的新聞事項進行全面地把握以及了解,而且對以往的報道顯得十分明確,這樣才能夠找出最佳的新聞角度,動起手來才能夠輕車熟路,遇到問題也就自然迎刃而解了,寫出來的新聞報道創新度才高,新聞價值水平也就隨之而升高。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性問題就是:很多新聞報道的通訊員寫的稿子無法跳出實際工作部門的圈子,仍然無法真正地擺脫部門布置工作或者總結工作的束縛,不能從群眾實際生活、生產以及工作過程中去對相關事物進行表達。不能從具有廣泛共性的話題之中選擇全新的新聞角度,唯有將工作角度擺脫,將著眼點以及落腳點置于群眾上,從群眾普遍關注的突出性問題以及廣大群眾議論的問題著手寫出精彩、創新的新聞稿,報道的新事物、新人物以及新經驗等,這樣才能夠使得新聞報道出新意。若按照工作的固化思維去寫新聞報道稿,則可將先進事跡以及先進經驗寫得活靈活現。這樣寫出來的新聞稿件,才能夠最大程度地激發讀者的興趣愛好。這主要是由于,興趣是人們人事新鮮事物的一個最好的老師,興趣也能夠讓人們對媒介更加關注。群眾只有關注新聞媒介了,才能夠使得新聞媒介的閱讀量顯著增大,同時從很大程度上也能夠增強公眾對新聞的閱讀能力,增強新聞報道的社會影響力。對此,應該基于群眾普遍關注的共性話題,積極摸索并探尋一個全新的視野,去報道新聞,讓群眾均能夠對其產生極大的興趣。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一個好的新聞報道應該選擇最佳的報道角度,這樣能夠使得同一個新聞新聞產生不同的宣傳效果,新聞報道所選取的角度務必要立意新、選擇的題材要新、表達手法也要新,唯有如此,才可以寫出真正理想的新聞作品出來,從而使得新聞報道的感染力以及說服力得以增強。每個電視新聞記者在接到新聞采訪時,最好最大化地表達新聞價值,擺在觀眾面前一道非同尋常的新聞大餐,這樣才能夠增強新聞報道的社會感染力以及社會影響力,起到很好地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