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甫
(河北省博野縣程委鎮中心校,河北 博野 071300)
當網絡步入數學課堂,學生在這種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課堂中學習數學,其學習方式也將隨之發生一系列的變革:學習者的學習不再只依賴下教師的講授與課本的學習,而是利用信息化平臺和數字化資源,教師、學生之間開展協商討論的合作式學習,并通過對資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識、發現知識、創造知識、展示知識等方式進行學習。
通過計算機,尤其是通過網絡技術,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去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由傳統教學模式中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利用資源學習知識。網絡是一個蘊藏信息的大海洋,是世界上信息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因此,在基于網絡環境下的課堂學習中,老師往往會對某一專題預先構建專門的學習網站,或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網站資源鏈接,學生則根據老師提供的網站或利用搜索工具查找相關資料來進行學習。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數學學習方式。自主發現學習,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學習方式。透過網絡化的學習環境,學生得到了大量的學習資源、豐富的網絡資訊,但是網絡也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各種信息撲面而來時,學生要對信息有獨立觀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
利用網絡通訊工具進行協商交流,是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參與討論,自我測評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小組協作學習精神的過程。
學生在具有良好組織結構的協作小組中學習,其效果遠遠優于傳統的班級組織形式。在網絡環境中,利用網絡平臺,更有利于研究興趣相近的學生自愿組成協作學習小組,共同的興趣會提高他們協作學習的效益。學生運用BBS或QQ等通訊軟件與協作組成員及老師交流、匯報自己任務完成的情況,互相提出評價與建議,取長補短;尤其是與老師交流,能及時獲得必要的幫助,而且這種交流不僅限于課內進行,還可以到課外繼續延伸。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各種途徑獲得某一類所需要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只是一些“食物”,并非自身成長所需要的“養料”。把“食物”轉化為“養料”的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學生只有把獲取的信息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重新組織整理、內化存儲才能使信息真正的服務于自己的學習,而信息創新則是信息加工的高級階段??梢哉f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就會大大降低信息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發揮的空間,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大膽發表不同的觀點。
如在學完第七冊《面積的計算》后,學生們對于房子的面積計算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于是我請學生畫出自己的房間示意圖,自由設計一個裝飾這所房間的方案(如:要購買什么規格的方磚、需要購買多少、需要多少涂料、大約需要準備多少錢等),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發展到今天,由于借助了計算機手段,其應用的方式已大大擴展,現今人們收集數據、處理數據、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學生在學校學習數學的目的遠不只是獲得計算的能力,而是獲得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和利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未來,現代信息技術將會成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不斷更新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更樂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