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淼
(河北省霸州市第二十三中學,河北 霸州 065700)
我們都知道,初中生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正處青春期階段,活潑好動也是他們的本性,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基本都是屬于“靜態(tài)”,也就是老師說,學生聽,這無形中就壓制著初中學生的本性,使得學生心中的那種探索好奇的心完全消失。所以我們必須提供多樣式的教學活動,比如先讓學生自己上去講課,講完后老師可以對學生所講的內容進行點評并補充,并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表揚,而表現(xiàn)一般的應鼓勵,這樣無形中就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還可以通過演講、辯論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如何促進初中地理課堂活動的有效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對著書本給學生講解知識,學生在底下認真聽課,并且記下老師所說的一些重要內容,長此下去就導致我們中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識越來越膚淺,知識面越來越窄。
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填鴨式”的教學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缺少了必要的課堂活動,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活動少,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動手能力不強,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易遺忘。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能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教師的引導下,師與生的和諧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合作,積極有效的課堂教學的質量。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應建立在參與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提倡參與教學。
新課程改革以來,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獨立的思想,教師是處于輔助和引導角色,那么,如何體現(xiàn)學生這個獨立的主體?這就取決于教師的輔助和引導。從初中地理學科的特點可以知道,初中地理學科具有開放性,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諸多要素,而各要素之間又相互穿插相互聯(lián)系。同時又具有差異性和地域性,比如說山地、丘陵、平原、物質、礦產、江河等等要素構成的大氣圈、水圈、巖石圈和生物圈。根據(jù)初中地理課程的這樣一些特點,通過活動教學課程來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接受地理知識,發(fā)現(xiàn)地理問題,共同探討從而解決地理問題,不但可以使學生掌握知識,加深印象,而且還能夠使學生獲得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而課堂的教學也是一樣的。課堂教學原本應該是以學生為主的,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都是以老師為中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師的絕對權威性,課堂上只有老師說話的份,使得課堂的教學氣氛十分沉悶,也就容易導致許多學生有一種很壓抑的感覺,漸漸的就是去了學習的激情和動力。所以我們必須提供一個和諧的教學課堂,不僅要有老師的參與,更應有學生活動的地方。
從學生個體的心理發(fā)展的差異性來看,不是所有學生都是按照同一個標準和同一條道路來發(fā)展自身的心理素質的,其中具有個體差異性,這就注定了每個學生的個性是朝向不同方向發(fā)展。要求我們在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實踐中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在初中地理課堂活動中,提倡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學習方式,首先,每個學生是個體性的具有獨立性,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各有側重的,教師在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實踐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的情況設計相應的、學生所接受的喜聞樂見的課堂活動形式。其次,教師掌握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每一位學生,根據(jù)其實際學習狀況來實施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抓關鍵期,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實現(xiàn)自主學習。最終實現(xiàn)學生諸方面和諧發(fā)展的教學目的。
初中生的年齡階段正處以青春期,好動是初中生的典型特征,傳統(tǒng)教學往往是學生的被動學習。教導、講授、演示忽略了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年齡特征,這一階段學生往往對枯燥乏味的理論講解以及對教師重復演示的活動課并不感興趣,而教師是教學的參與者、引導者也是策劃者、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是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的有效途徑。在教師的備課中,備學生是基本要求,我們知道不同的學習個體有著不同的個性,因材施教、備好學生、備好學情,針對學習內容的不同和學生認知、情感的實際,突出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被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課堂活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積極自主的探索學習,其是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的有效途徑。具體來說,包括了分角色表演、演講、辯論、討論、競賽、學生授課、多媒體地理圖片展、實際觀察觀測地理知識、制作及實驗、模擬操作、探究等等非常多的初中地理課堂活動形式,教師應斟酌學習內容與學生具體學情合理采用更進一步的促進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
與其整體對學生講授一些長篇大論還不如針對生活中的一些有關地理情況進行分析講解,更多的去學習一些對生活有幫助的地理知識,因為從身邊尋找地理素材有利于與學生產生共鳴,提高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用,通過所學的地理知識去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現(xiàn)象。
綜上所述,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十分有利于課堂潛力的開發(fā),是貫徹素質教育與新課程理念的必然途徑,初中地理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的開展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提倡參與教學,其有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更為具體的教會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