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華孫
(貴州省正安縣第十中學,貴州 遵義 563400)
蔡元培先生曾經說過,“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這對于美術在人類情感教育中所起到的地位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所以美術從誕生那一天起就注定與情感聯系到一起。一直以來,美術以其直觀的表達方式承擔著人們情感的宣泄,在教育中美育也成了整個藝術教育的核心。
初中美術的情感教育是初中美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指教師利用美術課堂與傳授內容作為載體,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將思想、政治、美感、勞動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穿插滲透于課堂之中,并通過充分尊重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品質,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良好積極的社會體驗[1]。在初中美術課程中進行情感教育的目的在于,通過情感教育與美術知識的學習相結合,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目的,并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及培養有覺悟、有文化、有素養的社會勞動者提供保證。
初中美術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更好地滲透情感教育,就要充分發揮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首先,初中美術教師要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肩負起情感教育的責任,在教學當中保持穩定的情緒,對于學生在美術方面取得的成績要積極鼓勵,帶給學生更加積極向上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和信心,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從而更有利于開展美術情感教育工作。其次,美術教師要加強與學生在課內外的互動交流,更多地了解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想法,同時幫助學生解決美術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對美術學習有更深的認識和感悟,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學生對于自己所回答的問題和作品都期望可以得到老師的認同、肯定。老師在開展教學時,要對學生踴躍參加的態度給予一定的表揚,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詳細分解析、合理科學評價。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與熱情,幫助學生提升分析、鑒賞美術的能力。還可以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相互信任,給學生傳達公平、公正的評價方式。
為了順應新形勢下初中美術情感教育的教學任務和要求,初中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情感教育之前,首先要了解和認識到加強美術情感教育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性,充分挖掘美術教材中的情感素材,明確美術情感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美
術情感教育,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形成優良的品格[2]。例如,在欣賞羅立中的油畫作品《父親》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想想自己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想想父親對自己的愛,從而激發學生對父親的情感,有效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
為了更好地將情感教育滲透到美術教學中,教師就要在了解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性后,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實際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要求和內容,進一步改進教學方式,通過采取創設情境法、小組合作法等不同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不同的美術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另外,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將美術教學內容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美術想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且更加現代化的美術教學環境。
初中美術教師要增加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例如,帶領學生外出寫生,去美術館觀賞作品等,使學生在美術課外教學活動中發現生活之美,讓學生感受到滿足和愉悅,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為了提高初中美術情感教育水平,教師應完善美術教學的評價制度[4]。比如,可以在美術教學課堂上通過向學生口頭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也可以根據美術教材要求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理論考試,檢驗學生美術知識的掌握情況。
教師可通過美術作品中作者運用的色彩,再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為學生講解其中所體現的情感,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教師還應把這種情感共鳴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促進學生情感的凝練與提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加強對生活的觀察,讓學生通過體會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帶入其要欣賞美術作品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教師還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培養學習能力并不是盲目進行,教師應制定明確的培養計劃,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培養計劃[4]。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努力完成教師制定的培養計劃,使自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后,在接受情感教育時,更易理解美術作品中的情感,從而提升自身學習效率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轉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讓教師通過開展課外活動,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閱歷。通過對繪畫作品中的情感提煉,增強了學生的帶入感,讓學生在欣賞畫作的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豐富情感體驗,而學生在鑒賞畫作的過程中,也提升了自身文化素養,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