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箐瑋
(遼寧省本溪市南芬區南芬小學,遼寧 本溪 117000)
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足球逐漸獲得了我國廣大人民的喜愛。但是足球這項運動,相比于籃球,跳繩,跑步等其他項目來說,他自身具有一定的復雜程度,可操作性較難,專業性要求較高,需要對相關專業知識和基礎進行熟練的掌握,才能夠進行足球運動。而在小學對足球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過于強調這些基礎的重要性,而導致小學生們失去了對足球這項運動的興趣,因此就缺乏了學習的自主性。對小學生的足球教育來說,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獨特特點,對其尋找適合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足球教學的最終學習效果。我們本文從比賽法進行深入了解,通過比賽法,希望能夠引起小學生們對足球這想運動的興趣,探討小學生足球教學的相關教學方法。
雖然我國的足球運動與原先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但跟其他足球發展較好的國家相比,例如巴西,我們這里的孩子從小就沒有接受足球這項運動的文化熏陶,因此,孩子們沒有從小養成對足球這項運動的愛好。家長和教師只是把它當作一種學習任務強加到學生們身上,因此學習足球運動的氛圍并不濃厚。
由于我國教育的投資在全國范圍內并不統一,因此在一些較為落后的地區,他們的足球場地十分有限,甚至會出現地面不平,面積過小等問題。由于操場的設備過于簡陋,同學們因此對其并沒有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課下也很少進行主動性的足球學習。
由于我國足球這項運動的起步較晚,因此教師在這一方面的專業素養也有待提高。經過我們的調查,我們發現目前我國教師對體育這項運動的了解度以及專業素養等各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專業師資力量這一部分的培養。
小學生的年紀大多都處于七到十二歲這個年齡階段,他們的好奇心極強,在課堂上注意力并不能長時間的集中,并且學習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加強對其引導。
對一到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身體較柔軟,并且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這個階段對其進行一定的引導,使他們養成對足球這項運動的愛好,針對他們的學習特點,教一些簡單的基本姿勢和基本規則。也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們一起踢足球當游戲來玩耍傳遞。
三到四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年齡大多在九到十歲。這個時期的孩子能夠對足球的運動文化進行相對完整的體系了解,同時隨著他們身體的發育,他們能夠在奔跑速度上有所提高。因此很適合將比賽法運用到日常的足球教學過程中,通過分小組進行比賽,使同學們能夠產生新的投入到日常訓練中,增強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將足球的基本教學方法,例如如何傳球,如何跑動,如何射門等專業知識對其進行教育,讓他們在場地上與同學們進行合作,一起完成整場比賽。
而五到六年級的孩子是小學中學習足球運動的最好時期,他們能夠在課下對足球這項運動有更多的相關了解,再加上他們的身體發育較為完善,可以進行整場足球比賽。并且對五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好勝心理都比較強,我們就可以利用比賽教學法對其進行足球的教學。在校內開展相關足球運動活動,進行全校性的比賽,通過比賽可以激發同學們的練習熱情,同時比賽之后也能夠建立他們的運動自信心,也會更好地掌握一些足球運動的技巧和方法。
任何一個項目的學習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作為支撐,足球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對足球這項運動的運動方法,技巧進行相關講解,還要讓同學們對其文化,由來等進行深入的了解。例如對我國來說,古代的蹴鞠就是現代的足球由來之一,而現代的足球公認的起源地是英國。通過這些相關內容的學習,同學們可以加深對足球的了解,一方面可以促進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同學們的愛國自信心,體驗足球這項運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每個不同的個體的發展都是不同的,對那些基礎較好和足球踢得較好的同學,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輔導,老師可以將自身的技巧傳授給她,能夠讓他的足球能力進行快速的提升。這樣一來,對我國專業足球人才的培養也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由于我國足球運動的氛圍不夠濃厚,在學校的教育中場地受了限制,專業師資力量還有需提高等,我們需要引進比賽教學法,對小學足球進行了相關教學。通過比賽教學法,能促進同學們之間的相互合作能力,以及提高他們對足球的興趣。最終希望本文能夠為我國小學足球教育提供一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