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玉
(曲阜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山東 日照 276826)
目前我國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教育方式以素質教育為主,其中美術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藝術情操。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美術創作旨在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然而如何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為此美術教學中應當十分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認為,要想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要從教師自身和學生的興趣、想象力、教學環境等四個方面入手來詳細探討其培養途徑。
隨著我國教育興國方針的實施,我國目前的綜合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美術教育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大多數家長還是把美術當作孩子的樂趣,甚至當作是浪費時間的玩物,同時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僅僅是給學生灌輸一些基礎理論,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們更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小學生往往會聽從和模仿老師的教學建議,缺乏實際動手鍛煉發揮的機會,導致學生們對美術和繪畫形成了思維定勢,往往認為天就是藍的,樹就是綠的,局限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在傳統的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只是把美術這門課程當作興趣課程,看作是學生課余的放松,但是美術課與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關系非常緊密。對此,為了使美術課程的作用和好處得到最大的體現,美術教師的教學觀念應該進行變革,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和教育要求的情況下,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開發階段,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頭腦靈活、思維跳躍,并且喜歡用豐富的色彩和線條來進行創作。小學生的作品往往具有隨意性和主觀性,作品的優美性和表現型一般都不太明顯,所以教師在評價時要積極與小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感受作品,并對學生的作品在其創作靈感的基礎上進行提高,擴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同時小學生的美術作品的創作靈感主要來源于教師,所以教師的教學觀念要豐富多彩,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不光要提升學生對美術的創作興趣,還要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意識。
美術課堂是一個可以任意發揮的場所,繪畫也對動手能力有很大的要求,而小學生正處于好動的階段,教師應引導學生將動手能力應用到繪畫當中,這不僅是一個培養創作能力的過程,還是鍛煉腦力的好機會。學生在動手創作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擴展思維,還可以提升學生對學習和繪畫的興趣。舉例來說,美術教師在帶領小學生進行景物寫生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摩其線條形狀,其次在討論景物顏色,對于植物要啟發學生思考不同季節植物會有不同的顏色,讓學生對植物的整體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提高學生對藝術創作的延展性。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和生活中認真觀察,利用舊物進行創作,體驗變廢為寶的奇妙過程,這種形式的學習和訓練可以大大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能力。
美術課堂上的美術活動是一種腦、手、眼、耳等多種器官并用的活動,多器官的靈活運用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在視、聽、說等方面感覺和創造能力。在日常課堂教學前,美術教師應和學生進行積極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當下階段的興趣和愛好,在進行美術活動設計時加入小學生感興趣的元素,比如說小學生喜歡的動畫人物,促使小學生能夠積極、活躍的參與到美術活動中。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性的想象和創作,學生一旦走進了自由聯想的空間,就能創造出有趣又有創意的作品。在這種充滿激情的學習和創造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得到極大的發揮,同時學生的審美和認知也會得到鍛煉。除此之外,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和創作,所以美術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的學習環境進行改善。
在小學的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要學會利用現代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說有些藝術作品或者繪畫手法只依靠口述的方式很難讓小學生理解,而借助多媒體進行動態演示、三維立體觀摩等方式可以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同時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方式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放映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美術是我國教育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更新和完善,學校和家長更加注重素質教育和興趣開發的重要性。要想在美術課堂上培養和鍛煉小學生的創造能力,一方面美術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另一方面發揮小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并鼓勵小學生進行美術創作。除此之外,美術教師還要為小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并選擇科學合理的美術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