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棋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高校思政課總共包括四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和《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一般來說,這四門課程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大學生的修養、法律知識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土化。大學作為一個由學生角色向完整的社會人過渡的階段,不僅要培養學生進入社會后的生存技能,而且要培養學生的人的能力,這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個人的成就水平直接決定了一個人能否在社會上完成某件事,同時,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也是大學生必修課[1]。在當今社會,年輕一代的違法事件非常普遍,影響非常嚴重,他們中的許多人是今天大學生的驕傲。因此,在大學生中普及法律知識是一項必要的任務,使學生理解:社會穩定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以法律為基礎;實現作為黨的基本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進程,有助于我們系統地了解我國的發展軌跡,也有助于我們理解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有其側重點,這也是培養學生關心時事的一種方法。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舉止,如何理解社會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一系列問題。
(一)重視理想信念教育。教育人必須首先教育道德,教育道德必須首先教育靈魂。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學生。教育他們把個人和集體利益、地方利益和全局利益、切身利益和長遠利益統一起來;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國家前途命運和社會責任;把個人理想融入到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中;把個人理想融入到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去。把個人奮斗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奮斗中,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
(二)重視民族精神教育。在全球化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貫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滲透到教學、科研、社會等各個領域。把民族精神教育與時代精神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意識,樹立民族利益至上的價值觀。教育學生不僅要保持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要有世界觀和國際意識。
(三)重視文化素質教育。道德需要文化的滋養,教育需要文化的襯托。因此,要按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確立文化素質的基本地位,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貫徹文化素質教育的理念,促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使人才培養成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實現全面發展。
(四)重視公民道德教育。當代社會競爭與合作并存,競爭只是一種手段,共同發展是目標。引導青年學生以信念和信任為出發點,從身邊的事情入手,從具體的事情入手,注重培養良好的品德和文明的行為[2]。
(五)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青年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應注重學生的客觀自我評價、良好的情緒調節能力、較強的意志品質、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良好的人格特征、和諧的溝通能力、良好的心理調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根據青年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注意培養他們的自尊、自律和自強,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經得起考驗、經得起挫折的能力。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規劃,確定教育內容和方法,建立健全專門機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引導青年學生健康成長。
教師的傳統職能是布道、講授、解謎。大學之道在明德,這些是學校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它不僅指出學校教育應該把職業方面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且強調德育對學生的重要性和重要性,而能夠完成這一任務的主體是教師[3]。對于思想政治課來說,教師的任務更為艱巨。如何圓滿完成這一任務,教師應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師應獲得學生對自己的認可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學生對老師有一定的認可,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有一定的保證。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本課程之前對學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探究課堂的整體情況,找出學生的個性特征,以便在第一節課上,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用適當的詞語進行交流,避免劃界。畢竟,大學生是一個具有較強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尊的群體。他們不應該把自己的學習狀況和成績作為判斷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更不要說親自攻擊他們。否則,在課程開始之前,你的整個教學活動注定會失敗。因此,從內心上喜愛學生是教師被學生愛的前提。
(二)教師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
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教師的個人成就感,也是教師教學活動的核心要素。它不僅包括個人成就,還包括知識成就。”做模范是教師作為從業人員的一項具體要求,尤其是在社會轉型的這一階段,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對錯判斷標準。如果教師的言行不同,對于處于轉型期的大學生群體,他們會認為“教師都是這樣的,我們能做什么”的心態。在這樣一個惡性循環中,良好的社會氛圍的形成只能在紙面上討論。作為思想政治教師,作為一個教人善行的教師群體,他們只能對自己嚴于律己,盡力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在嚴格規范自身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具有更深刻的知識和專業素養,在給學生一碗水之前,可以先給他們一桶水。實際上,學生不排除思想政治課,而是一種對思想政治教師的批評。當教師真正具備這兩個條件時,思想政治課也可以達到專業課的普及。
(三)正確理解所修課程
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負責教人和善,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師自身首先要正確認識思想政治課,只有當他們對某件事有一定的認同感時,才能與學生熱情地討論相關內容。這要求教師不僅要把這個專業作為謀生的手段,而且要意識到他們的職業態度對形成良好社會習俗的重要影響。可以說,思想政治與教師肩并肩:一是國家的穩定與發展,二是個別學生的成長。教師只有認真履行職責,嚴格要求自己,才能完成傳道、解惑、教育人民的使命。
(一)加強思政教師的道德修養和新知識的學習
學生進入大學后,雖然在中學階段就已經進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但由于入學考試等其他因素的影響,他們對思想政治課的理解仍然不夠正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面臨著一批素質參差不齊的學生,學生進入高校后,整個思想體系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結構,對許多問題的理解還存在一些偏差甚至誤解。思想政治課是各種思想的碰撞,教師的目的是教育和教育人們。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給學生,還要教學生如何做人。他們應該瞄準一個好的、積極的方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師應做的基本工作。
思想政治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一方面,他們應該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不使用嚴格的標準自問,如何在學生中發揮模范作用?教師要以身作則,特別是思想政治教師。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師應當是注重自身道德修養的教師,是教人育人的楷模。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感受到嚴格規范自我約束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堅持生命呼吸時代的脈搏,不斷接受新知識,豐富和完善自己,調整知識結構,積極參與學校各種培訓和教育的組織,如崗前培訓、課程輪換培訓、高水平的學術培訓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用現代知識,積極參加黨校學習,在不同階段、不同時期學習黨的各項細針政策,堅定自己的信念。
(二)思政教育要以學生為本
思想政治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質量,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黑板寫作使學生達到記憶學習的目的。在當今個性化的世界里,這種教學方法顯然不適合當今的青少年。在當前的環境下,要搞好教學,搞好學生,就必須有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我們應該多想想,多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在課堂上,學生應該是主體。教師只起到引導的作用。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學生的大腦,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素質。教師要努力提高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教人觀念,重視當前的環境,勇于解放思想、創新,把知識轉化為教學能力。
(三)要改進自己在教學上的方式和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通過教師的講解和板書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進入了大規模的教育,發揮了很強的作用。思想政治教師要善于運用這些多媒體技術為自己服務,成為順應時代潮流、不輸于時代和學生的文化知識分子。在解釋內容時,不要過多地談論理論知識。教師應該通過解釋大量的例子來得出最終的理論定義。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案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學生聽,這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而且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大膽改進教學方法和方法,在課堂上積極探索,尋找符合教學規律和大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與課堂上的學生互動,利用周圍的大小事物。提出教學所需的理論知識,不僅能激發課堂氣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
總之,高校思想教育的差異性和時代性給大學生思想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機遇。因為作為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觀念,不斷學習,加強研究,全面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與時俱進,采取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方式,創造新的經驗,探索新的方法,引導學生樹立和改善人生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考慮學生自身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社會進步和國家建設奠定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