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晨陽
(河北省邯鄲市邯鄲經濟開發區第二中學,河北 邯鄲 056000)
導語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教師譜寫一篇優美的教學樂章的前奏,一上課就運用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形成進攻型的學習狀態。這樣,學生就能自覺、輕松、愉快地去學習新知識,獲得新感受。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種多樣,下面就談談語文教學課堂導入的幾種形式。
在進入新課之前,可以放一段音樂創設一種情境,激發、感染學生的情緒,增強講課的感染力,提高聽課效果,使學生快速地進入教學的氛圍之中。講《背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有這樣幾句歌詞:‘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這飽含深情的話語充滿了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的寫照,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其中也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教《愚公移山》時,我讓學生欣賞歌曲《愚公移山》,讓學生產生一種對愚公的敬佩之情,從而激發學習興趣,由此導入新課。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我放錄音----成方圓唱的歌曲《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還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著放學,等待回家的童年。”用美妙的音樂、優美的歌聲把學生帶入了一片清純而幻美的世界。
實例導入是指教師從學生實際生活中選擇與教學內容有密切關系的真實事例開講,從而使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引出課堂教學內容的一種導入方法。運用實例導入法導入新課,在我們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并不罕見。通常,面對新的教學內容,我們的教師要結合具體情況分析其中的重要知識點與生活實例的緊密聯系,進而結合二者的關系,將生活實例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之中來。采用這種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使學生有話可說,因為,生活實例是與學生最為接近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語文知識點的學習。例如,在學習《湖心亭看雪》這一篇寫景抒情文言文時,我們可以把雪景作為教學導入的重點,進而導入我們所要講解的教學內容。這種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的知識感受、教材理解都是有幫助的。
在課文教學開始前,通過多媒體介紹課文的寫作背景和歷史是常用的導入方法,在浩瀚的歷史海洋中,我們都不禁懷著一種莊重肅穆的情感去面對課文。背景導入不但能讓學生豐富歷史知識,了解課文的誕生背景,更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隱含的深刻含義。
例如,教學《出師表》一文,筆者事先了解到班上大部分學生讀過《三國演義》,對《出師表》也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在課前筆者就讓學生課下自行查閱《出師表》的寫作背景和相關信息,在導入時,再給全班簡要講解三國在《出師表》下筆時的狀況,重點突出蜀國的發展歷程以及此時境況,讓學生從歷史背景里感悟到諸葛亮書寫該文的心境和情感,從而忍不住想要細細閱讀深入了解諸葛亮對阿斗說了什么,然后再一起進入課文。
學生對于實驗抱有很大的興趣,實驗中所產生的現象可以使他們興奮,而且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來說,運用實驗給予直觀形象的解釋,學生容易理解。如學習《萬紫千紅的花》一課,我課前根據課文內容。事先準備了一盆盛開的喇叭花,一杯肥皂水,一杯白醋。課上是這樣導人的:同學們,今天我來變魔術。聽到教師變魔術,學生的心兒一下被“吊”了起來。于是,我就把事先準備好的喇叭花放在肥皂水里,馬上變藍,又放進醋里,又變紅,學生紛紛問為什么會這樣。進而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實驗導人新課不愧是一種“催化劑”。又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之前,我到花店尋覓,找到了幾穗絹制紫藤蘿,如獲至寶,迅速買下。上課時。將花兒亮出,美麗的花穗博得了學生們一陣喝彩。雖是絹花,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花兒掛在教室里,一堂課學生個個臉兒紅紅的,學習起來也賣勁兒多了。
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課文都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或作者相同,或背景類似。或寫得是同一內容等。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利用這些關聯之處通過類比聯想等導人新課。如作者相同:在學習《背影》的時候,可以由原來學過的《春》導入。通過聯想導人新課:學習《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我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是讀書,你知道書是怎么來的嗎{從前的書和現在的書有什么不同?今后的書義會變成什么模樣?我們一起學習介紹書籍演變歷史的說明文――《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導語由讀書聯想到書籍,進而了解書籍的演變及以后的發展――縮微圖書。自然貼切。邏輯性強,不僅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且也便于使學生理解所講內容。
總之,課堂導入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理解,更是對教師教學內容理解的考驗。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重視課堂導入的作用,不斷思考創新課堂導入方法,幫助學生更加輕松高效地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