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玉芳
(河北省邯鄲市邯鄲經濟開發區第二中學,河北 邯鄲 056000)
新課改更加重視教學有效性的增強,以便推動教育事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鑒于此,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就是教學的有效性。重視突破傳統填鴨式教學的束縛,積極轉變教學思想與觀念,對教學模式積極創新,尊重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了解學生的發展特征,有效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在根本上全面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我依據新課標中定量性地規定學生熟讀成誦,并要求自己“依法行教”。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的學生觀、課本觀、課程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語文教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天地。貫徹以學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訂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在讀課文后根據我制訂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訂和作業的布置。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可以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獲得成就感。
語文課是充滿人文氣息的課程,按理說學生應該喜歡語文課,事實上好多學生并不喜歡語文課。這縱然有多種原因,但仔細分析,主要是因為教師把語文課的工具性表現太重,而語文的人文性沒有得到充分釋放。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把語文課上出濃濃的人文氣息。另外,考試與教學脫節也是一個原因。考試,我們不得不面對。當前的好多語文試卷主要還是以應試為主,雖然有一些題目包含了人文性,但這也是為人文而人文。甚至有個別教師本末倒置,用語文的工具性方法來訓練、考查人文性。解決這個問題,首先理清教學與考試的關系。考試是為教學服務,而不是教學為考試服務。其次教學和考試并不矛盾,素質教育不但不排斥考試,反而需要考試,只是考試的內容和形式要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過程性與階段性相結合,突出診斷功能,改變一考定性的局面。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是舉疑解難的過程。聽課方法得當,習慣有素,配合默契,能使課堂的每分鐘有效地得到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在聽課的方法與習慣養成上,由于每個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特色各異,語文教師在剛開始接受新班級授課時,都有一個了解、融通、適應到默契的過程。
適應與默契。首先老師要適應學生,適應學生的基礎,適應學生的特點,關鍵要適應學生以往語文養成的一些好習慣;其次老師要放開架子讓學生適應自己。適應的最高境界就是默契,每個學生不同的神情,老師能體察出對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老師的每一種神情、動作,學生都能體會出所傳遞的知識信息。
現代教育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所要的學生,一個也不能少。但是,由于學生的智力狀況、知識水平等各方面的差異,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相同的教學勢必不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在此情況之下,教師在組織語文教學時,就要制定不同的發展目標,做到因材施教。要做好因材施教,教師首先要對本班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然后根據各層次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相關的指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能夠調動起所有層次學生的積極性,為所有層次的學生設計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小組合作是現代教學的一種重要模式,在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時,教師也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在進行小組劃分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搭配,讓每組的成因都有成就好的學生,也要成績較差的學生。分好組之后,讓各成員合理分工,發揮出各自的優勢,讓每位學生都感到自己在小組合作中的作用,認識到自己是不可缺少的,從而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初中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維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獨特感受和獨創性的見解,引導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經驗儲備,多角度、多層次地體悟教材所涵蓋的信息,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碰撞,真切地體驗他們在特定的背景中的喜、怒、哀、樂,達到情感的共鳴,得到人生的感悟,獲取語感的積累。
傳統的對學生的評價模式只是對學生的課業學習情況通過考試分數來評價,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品質的評價,評價方式呆板,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打擊了許多學生的積極性。而新課改要求在評價學生時,不是只看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學習品質、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質等各方面的綜合評價,要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評價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是以一次考試的成績論成敗,評價方式要科學、全面、客觀,要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總之,教育是任重而道遠的,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熱愛語文,會學語文,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