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增云
(江西省萬載縣馬步初級中學,江西 萬載 336100)
初中生物是一門自然類學科,目的在于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的奧秘以及自然界的生態環境情況,對于初次接觸生物的學生們來說有一定難度,但這也是一門十分貼近人類日常生活的學科,從學生生活知識入手引入課堂,進行以學生為主體式教學,將會使學生們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更加容易,同時,避免學生產生畏難心理,激發學生對生物現象的求知欲,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主觀能動性。
老師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多多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那些抽象的生物知識具體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問題探討中來,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吸收知識點。
比如,在“水生生物在水中生活的特點”一節中,讓學生認識、了解并掌握生生生物的兩個特點:一是生生生物靠鰭游泳來獲取食物以及防御敵害,二是水生生物在水中用鰓呼吸。為了讓學生掌握這一知識點需要找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水生生物讓學生們來觀察,由個體推整體,總結出水生生物在水中生活的特點。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見到的水生生物,有些同學不僅見過還養過各種各樣的魚,因此,在生物課堂中可以通過引入魚來進行該知識點的教學,在課堂上準備幾條具有觀賞價值的活魚,讓學生們上臺進行觀察,或是用手觸碰感受魚的表體,學生們被漂亮的魚所吸引,對魚這種水生生物產生了興趣,老師對學生提出思考問題:魚是怎樣在水里游動的,又是怎樣生存呼吸的?學生們通過對魚的觀察和體驗,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鍛煉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
在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中老師常常將眼光放到學生能夠通過掌握的知識解答多少習題上,常忽視對學生認識、學習生物知識的引導和啟發,這種教學方法讓生物知識停留在課本中并不能讓同學真正掌握和理解生物知識。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創新的設置小組實驗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實驗活動中,加強對學生生物知識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對生物知識的探索精神。【1】
比如,在進行 “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制作與觀察”一節教學時,老師要帶著學生們去生物實驗室,讓學生們自己動手體驗洋蔥表皮細胞裝片的制作過程,學生們同桌兩個為一個小組,進行小組互助實驗,制作和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裝片,并對洋蔥表皮細胞的特點進行總結。在實驗結束之后,每個小組上臺對本小組的實驗結果的總結進行展示,同時,老師在學生們展示之后進行總結點評,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小組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評選出一到兩名優勝小組,對優勝小組適當的減少書面作業為獎勵。通過小組實驗活動,學生們發現掌握了裝片的制作步驟——“擦滴取展蓋染”,真正看到了顯微鏡下的洋蔥表皮細胞結構圖。
學生們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對這一章節的內容有了跟家深刻的記憶和理解,通過小組互動實驗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協作能力,有利于學生樹立科學實驗精神。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原動力,當學生帶著興趣學生物時課堂效率會隨之大大提高,可見,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是處中生物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們理解一些復雜的生物問題,培養生物課堂的樂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培養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意識,引領學生探索生物的魅力,讓學生愛上生物。比如,在“植物的呼吸”一節中,學生們需要理解和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條件、過程、原料及產物等知識點,這一知識點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難點之一,十分抽象,僅僅依靠課本上的內容學生是無法理解的,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借助一些視頻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展示這一過程,讓學生們更加清晰地認識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有關知識。在如今這個“地球村”里,互聯網傳播信息的速度不斷加快,我們選取真實客觀的信息運用于知識復雜抽象的初中生物教學中,讓信息科技成為教學的輔助工具不僅能夠解決教學資源匱乏這一問題,還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如今許多學校都已經將信息技術融入了課堂之中,開展“智慧課堂”等活動,在課堂上學生們可以通過平板電腦聽課、搜集資料,不僅老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信息,學生們也可以搜索信息,使課堂變得魅力四射,學生對生物知識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鍛煉了同學們搜索數據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2】
總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尊重學生,多與學生溝通,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學生全面發展,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