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愛梅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五道營中心校五道營小學,河北 承德 068350)
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朗讀教學既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途徑,又是學生積累詞語、培養語感的有效手段。筆者認為,我們必須重視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與地位,加強朗讀指導,做好朗讀評價。
大量教學實踐證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落到實處,就必須從最根本的朗讀上多下功夫。
表達,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小學生積累語言是一個不斷從“內化”到“外化”的過程。正如張中行先生所說:“你不讀,或讀而不熟,雖有了意思,可用的表達框架茫茫然,拿起筆就難以得心應手。反之,多讀,熟了,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手成章。”
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五彩池》《觀潮》《草原》等,都用優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感受自然的美。
無論從理論還是從實踐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朗讀這棵“千年古樹”正是傳統教育的一塊瑰寶,它有著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的,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讓學生靠近朗讀,喜歡朗讀,愛上朗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也可以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而生活化的對話式朗讀,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
在《云雀的心愿》中,小云雀和云雀媽媽看到沙漠里漫天飛舞的黃沙時,有一段對話。在朗讀這段對話時,筆者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同桌分角色朗讀,體會小云雀的埋怨、不滿以及云雀媽媽的心疼、難過,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把自己當成了對話中的角色,更貼近了人物的心靈。
由此可見,把閱讀的內容稍微變個樣,“剪枝去葉”,省掉了旁白,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人物的動態、心理,就增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情境的創設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進行合理、豐富的想象。《公儀休拒收禮物》是一幕獨幕劇,盡管課文已經提示學生要注意人物說話時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人物內心,體會公儀休的清正廉明,筆者引導學生將公儀休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細化。經過討論,課文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原文的基礎上更加豐厚——學生把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通過具體的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表現出來。有了這些富有情趣的旁白和表演,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演得興致盎然,評得句句在理,課堂氛圍達到高潮,公儀休清正廉明的形象展現在大家眼前。
引導學生“添油加醋”朗讀課文,讓學生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對人物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更能體會到人物的高尚品格,這個過程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練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是的,詩歌飽含感情、語言凝練、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相對于白話文,詩歌更易于讓人接受。
《姥姥的剪紙》里有一段描寫姥姥勤于練習剪紙的文字:“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老師在執教時,一般都會讓學生想象姥姥練習時的情景,自由朗讀,體會姥姥的勤勞認真。但筆者在執教這一段時,突破了這個常規教法,把個人朗讀轉變成師生合作共同朗讀,由白話文變成了詩歌。
詩歌的魅力正在于此,言簡意賅,卻又字字敲打著讀者的心,讓他們受到心靈的震撼。至此,姥姥那勤勞認真的形象、對剪紙藝術的熾熱追求,已印入學生腦海。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詩中有畫,畫中融情。如果按照傳統的古詩詞教學方法“釋題意、知詩人、解詩意、悟詩情”來組織教學,讓學生苦苦背誦,而缺乏對古詩詞的個性化理解,根本無法走進詩人的內心深處,也無法與詩人產生共鳴。因此,在教學中,筆者從圖從景從情從文入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解詩意、悟詩情,演繹不一樣的古詩詞課堂。
以《如夢令》為例,首先,筆者利用現成的教學資源,指導學生看課文的插圖,說說上面有些什么。學生的回答囊括了畫上所有的景。然后,筆者鼓勵學生借助已有畫面,發揮豐富想象,讓插圖的內容豐厚起來,讓它變成活生生的一幕情景。最后,稍微對學生進行點撥,加上課文原來的情境,把兩個片段連接起來,課文所要表達的意境展露無遺。相對于學生對詩意、詩情的 “死記硬背”,這種“從詩到文”體悟了無痕的學習,引導他們個性化的理解。這就是新課標強調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優化朗讀方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情境中走進課文,在領略優美的語言文字的同時,感悟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習慣。總之,利用各種方法,變換朗讀方式,可以讓語文課堂書聲瑯瑯,透出濃濃的語文味,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