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瑀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承德 068450)
為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知識基礎,我們進行了高中語文自主學習的探究與實踐。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有效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廣義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從而實現自主性發展。
自主學習從根本上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培育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它強調學生要創造性地學習,即對知識的整合和構建過程,重視學習者的主動性和探索性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
素質教育的本質是按照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提高國民素質;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學會學習是知識經濟時代和學習化社會的基本培養目標。當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更新和知識激增速度也隨之加快,知識的學習越來越成為一個終身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會學習,學會思維,樂于不斷獲取新知識和主動探索,善于搜取、辨別和加工各種可得信息,能根據自己的個性設計近期的發展方向和計劃,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現代社會的“頂尖級”素質。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強化自主學習與訓練,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和保證。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創新性人才的培養直接關系到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現代創造學理論告訴我們,人人都有創造潛能,這種潛能是可以開發和培養的。心理學家奧托說:“我們所有人都有驚人的創造力”。而自主學習的本質要求是使學生學會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它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也就是說,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
由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J.S.Braner)依據認知心理學觀點提出的。他認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使學生盡可能牢固掌握科學內容,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且主動的思想家,使其日后能獨立地向前邁進。為實現這一目標,學生必須積極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親自探索或“發現”應得出的結論或規律性知識,并發展他們發現學習的能力。
該理論是美國的羅杰斯(C.R.Rogers)以存在主義哲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提出的。他認為,當代世界是一個加速變化、充滿矛盾和危機四伏的世界。“只有學會如何學習和學會如何適應變化的人,只有意識到沒有任何可靠的知識唯有尋求知識的過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養的人。”教學目標是培養獨立人格,具有創造能力適應時代變化的新人。
元認知是認知主體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監控。它由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控組成,元認知知識是學習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關鍵。元認知體驗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強化學生對認知活動和自我意識,自我體驗,使學生從意識到行為都主體化,有利于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元認知監控是認知主體主動控制自己的認知活動,靈活地選擇學習策略。
為了使自主學習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我們進行了非常認真的前期準備。首先,將全班學生按照成績、性別平均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給每一個成員都安排一定的職責:小組長、解疑員、質詢員、發言人、救援手等等,這些角色不是固定的,小組長可以隨時調整。每節課前,小組長根據老師印發的導學案,組織本組同學自主學習。先由同學個人自主學習,再帶著問題小組討論。解疑員在個人自學過程中,要將可能的疑難問題通過查資料等形式弄懂弄通,以備小組討論時接受咨詢。大家一起討論后,確定一個發言人,課堂上回答老師或其他同學的提問;另有二至三名同學作為救援手,隨時準備補充、救場。發言人一般由疑難較多的同學擔任。課堂上,老師一般不再講解,而是引導各組學生進行講解,其他小組學生糾錯、補充。老師根據講解、糾錯、補充的情況,給各小組評分。小組長根據本組同學在課堂上的表現給本組同學打分,并接受同學監督。
語文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學生已經學習了將近10年,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鑒賞課文,應該沒有太大、太多的障礙;
自主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徹底克服傳統課堂老師唱“獨角戲”、“一言堂”、滿堂灌;
自主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互幫互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果,還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進步、收獲,大大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充分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育人理念;
自主學習過程中,老師不是“放羊式”的大撒把,而是要扮演好引導員、教練員的角色,當好“陪練”,不當“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