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全伍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桐畈小學,江西 上饒 334600)
漢字最大的特點是象形,是屬于體系非常嚴密的表意文字。盡管目前使用的不再是單純象形的筒化字,但在識字教學中仍然還要牢牢抓住象形這一特點,深入挖掘傳統識字教學直觀性、趣味性及形象性等文化滲透,激發學生對漢字和傳統文化的興趣與好奇,變“要我識字”為“我要識字”,從而使識字教學課堂煥發活力、充滿生機。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滲透,其價值意義體現在學生素養成長的各個方面:
據有關資料顯示,學生之所以對完成整個學習任務具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除了教師形象、生動、幽默風趣等富有人格化的語言教學外,最主要的還是由于知識自身的嚴密性、邏輯性和豐富性對學生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谶@一認識,在識字教學中,筆者以漢字的造字方法和形體特點作為切入點,注重挖掘漢字本身所攜帶的歷史傳說、文化典故、趣聞逸事等傳統文化資源,以此賦予每一個漢字特有的靈性與形象意義,這不僅促使了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課堂變得活潑有趣,更促使了學生了解漢字特點、發展歷史的激情充分釋放,從而實現了由過去被動識字到后來主動識字的轉變。
筆者在識字教學過程中發現,許多小學生不同程度認為漢字有“三難”:難認、難記、難寫。事實上,學生這“三難”的主要根源并不在于學生的本身,而在于教師的教學路子不對頭,即未能遵循漢字的學習規律,特別是未能從傳統文化的視角去教授學生識字。就以“誓”為例來說吧。不少學生在學習該字的過程中,會把其中的“折”寫成“拆”。針對這一情況,在教學該字的時候,筆者在向學生講解“誓”的形體特點的基礎上,特別用心向學生講解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即“誓”是一種言辭,但這種言辭有個前提條件——必須起告誡約束作用。一個人一旦接受這種言辭后,就要在思想上堅決擁護、在行動上堅決履行,決不允許出爾反爾。否則,就要受到很嚴厲的懲罰,如果是部隊戰士,那就要按照所立的軍令狀進行處置。因此,“誓”有發誓、立誓的意思。經過筆者對“誓“的文化意義進行一番講解后,學生在記住了“誓”正確寫法的同時,還明白了遵守諾言的重要性。
在識字教學中滲透、融入傳統文化,使學生通過傳統文化牢記漢字的發音、字形并正確理解其字義,同時通過漢字教學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幾千年傳統文化所沉淀的豐富思想內涵,但現在的關鍵是如何落地、落實的問題。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著重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具有極高的心智價值和文學藝術價值。同時,古詩詞具有精煉優美、朗朗上口等特點,很適宜對處于記憶力最為活躍的小學階段,甚至是幼兒階段的學生開展教學。通過教學,既能讓學生識記古詩詞,又能讓他們受到文化熏陶。因為,古詩詞中積淀了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不僅有文人墨客的情懷與理想,更有對好山好水的描寫與眷念;不僅有人生不得志的憤慨與牢騷,更有寄情于山水之間的坦然與曠達。雖然小學生年齡小、理解力有限,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認知與思想”,也能從不同的古詩詞中汲取寶貴營養、陶冶美好情操。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學習古詩詞,學生們更加堅定了學好漢字的決心與信心。
低年級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8歲之間。這個年齡段學生對事物非常好奇又相當敏感。如何根據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模式,激發他們學習活力競相迸發、促進他們學習效率不斷提高,是擺在教師面前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課題。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而言,關鍵是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漢字?;诙嗄甑慕虒W實踐,筆者認為通過成語故事、趣味故事的途徑,引導學生認識漢字、記憶漢字的效果十分顯著。例如,“狐假虎威”這一成語,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十分常用的故事,也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寓言故事。為讓學生掌握“狐假虎威”這一成語的讀音、書寫,筆者在課堂上先借助插圖并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生動地講解“狐假虎威”這個故事,當學生們被精彩的故事情節吸引而全神貫注的時候,筆者向學生提出:“誰能夠站起來朗讀并上來寫出“狐假虎威”四個漢字?”此時下面的學生非常踴躍,紛紛舉手準備回答。這樣,就以較快的速度讓學生學會“狐假虎威”這四個漢字的讀音和書寫。教學的最后,筆者詳細講解了“狐假虎威”故事的真正意義,讓學生明白“自己沒有本領,卻借著別人的威風恐嚇人”是不對的,自己必須有真才實學,不能仰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和恐嚇別人。由此可見,在識字教學中,如果能在課堂的教學中滲透成語故事、趣味故事,將使學生學習漢字和感悟其所蘊含的深刻道理相得益彰,收到一箭雙雕的教學效果。
總之,漢字與傳統文化不可分割,把傳統文化滲透到識字教學中,又“在識字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學習熱情、學習興趣和學習活力的源泉充分涌流,還可以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