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恒
(江西省景德鎮樂平市鳴山中學,江西 景德鎮 333300)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發展,“核心素養”作為重要議題,受到我國教育政策、教育研究以及教育教學實踐等領域的高度重視。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課堂,不僅能有效打破學生的定時思維,實現教育教學的實踐化、創新化轉變,亦能促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學方式轉變等重要教育活動。
數學作為一門學科,是以邏輯思維、推理思維的培養為基礎的,并且是初中學習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亦是學校、家長、學生最為重視的學科之一。據此,結合數學學科特點,教師可以轉變對數學題目的講解和訓練,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思維以及演繹歸納等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思考深度,促使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同時,數學作為我國教育主科之一,初中數學教育不僅起到培養學生認知的責任,還應該有著對初中學生進行世界探索培養的義務。相對于語文、英語等其他學科,數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主要唯物科目,必然受到關注和重視,而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卻是相對保守的,我國主流教育工作者致力于培育新時代的優秀人才,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教學中,從青少年時期開始塑造學生的認知。
小組合作學習指的是學生在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單位的形式,建立教師與初中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兩種學習關系互動聯系。學生通過以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完成數學學習任務,教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整體性的嘉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1]。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中,計算類題型作為占據試卷極大比重的分值題目,因而在難度上與考察范圍上對仍是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初中學生而言存在極大考驗。例如,三角函數作為全方位考察初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辯證能力的計算題,不僅包含了三角形特征與函數應用等基礎知識點,還包括sin、cos等正弦余弦公式的擴展。在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中計算類題型由于知識點的廣泛導致教學與練習的時間過長,其中還包括學生運算步驟改正等環節,都十分耗費教師精力。計算類題型作為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因而我國有必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式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好勝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練習計算的效率[2]。
在我國數學教學的課外探究能力愛好培養中,教師根據學生個性與特長,將有意地相關例題,在挑選例題的過程中,不能按照試卷的成績進行布置作業,以免初中學生面臨過難或過易的挑戰。例如在《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課后作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喜愛的涂鴉方式,由學生自由構建函數解析式,通過分配任務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運算與圖像的互補。在數學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課外探究的愛好培養,使得學生通過吸收實踐經驗的方式,實現知識的互相印證,從而得到進步[3]。
例如在證明切線長定理時,教師應當結合圓的性質,注重引導學生對圓半徑、外接與相切等方面的聯系,從而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構建抽象化的圖像信息。按照核心素質的培育要求,初中數學教師還須做到兩方面內容:一是轉變傳統、落后的人才培養方法,接受和適應核心素養的根本目標是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學生,激發學生的潛能及其能力;二是結合數學學科特點,針對教學內容和方式,注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演繹歸納等各方面能力,從而激發學生掌握思維發散,增強實踐能力,達到核心素養的教學效果[4]。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發展,社會各界要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初中教育的重要課題,初中數學教學亦不例外。“核心素養”是指為滿足時代發展和社會需要,學生必須掌握、具備的綜合能力和良好品質,不難看出,“核心素養”不再是一味追求學習成績,而是包括了學生認知能力與抽象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