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寶蘭
(江西省定南縣第一小學,江西 贛州 341900)
作文是每個學生對于事物的具體態度和情緒表達,是學生的真情實感。然而,在具體的寫作中,學生卻很難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因此,學生想要提高寫作水平,離不開教師引導。
以學生為本即尊重學生的感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創作意識和創作熱情,并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引導。從而促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激發起學生的寫作欲望。
寫作要求表達真情實感,要實事求是,而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想要寫出真實打動人的作品,就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在學習寫作技巧的同時,還要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而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1]。
寫作要求真求新。只有真情實感,沒有新意也同樣不能稱作好的作品。想要寫出具有新鮮感的文章,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選取好的寫作角度。還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善于從一些細小的現象入手,反映大問題。
寫作的素材的積累,除了要有相關的生活體驗的感悟,也離不開大量閱讀內容的積累。因此想要提高寫作的水平,就要提高自己的閱讀量。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吸收并運用其中的寫作手法,以此來豐富自己的寫作經驗。
小學生因為缺乏豐富的生活體驗,因此大多數寫作素材來自書本,所以內容千篇一律,毫無新意。還有很多同學離開了作文書,就無從下筆。因此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是寫作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寫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在小學作文寫作中,會出現很多命題式的作文。例如:“我最喜歡的**”、“假如我有**”這些命題多是從主觀視角出發,進行聯想。還有一些命題作文,有固定的背景,有可能是以保護環境為背景,有可能是以時代故事為背景,還有可能是以生活案例為背景。這就要求教師在寫作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學習完《小攝影師》這篇文章之后,可以讓學生充發發揮想象:如果你是高爾基先生,你覺得小攝影師還會回來嗎?或者:如果你是小攝影師,你還會去找高爾基先生嗎?通過發問,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寫作。
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一般會拿出幾篇范文讓學生參考,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模仿范文進行寫作,寫出的內容也都大同小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尊重學生的思想差異,因材施教。
1.引入個性化的寫作理念
教師的寫作理念關系到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引進新的寫作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新穎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打破傳統寫作的束縛和禁錮,擺脫固定的思維模式,避免定向思維。只有擁有了個性化的寫作理念,才能為接下來的寫作開辟道路,拓寬寫作范圍[2]。
2.倡導個性化的寫作方式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同時,每個學生也都有自己的生活經驗,看待事物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鼓勵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生活。只有在此基礎上寫出的作品,才能各具特色。比如,在寫“一件有趣的事”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寫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只要你覺得有趣的事情,就都可以寫,而不是隨波逐流,大家寫什么就跟著寫什么。
3.進行個性化的作文命題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文體。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文命題的時候,可以盡可能的為學生多布置一些具有選擇性的題目,拓寬學生的寫作范圍,從而激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多個方面去進行寫作創作。這也有助于開闊學生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創作。
4.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創作素材
文學創作來源于生活實踐。沒有生活實踐作為基礎的寫作只能是華而不實。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就要先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學校或者班級可以經常組織一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例如,“當**的一天”,讓學生通過真真切切的體驗去感受,只有這樣寫出來的內容才會真實并富有感染力。再例如,在狀人或者狀物描寫時,可以先安排學生對想要寫作的對象進行觀察,通過一定時間的觀察之后再進行寫作。這樣學生就會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有些人或物和自己想象的并不完全一樣,其身上還有一些自己平時從來沒有發現過的特性。或者也可以讓學生寫觀察日記,每天更新自己的觀察對象的新的變化。通過不斷的觀察,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更新、擴充學生的寫作素材。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真感受,不斷創新,寫出帶有自己特色的作品[3]。
綜上所述,小學作文的個性化寫作這一課題是每個教師都要突破的難題。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要遵循“以學生為本”、“求真求善”、“不斷創新”、“重視閱讀積累”的原則,可以采用“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寫作,拒絕模板化教學”、“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創作素材”等的教學方法,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