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玉
(西安航天動力測控技術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00)
產品質量檢驗是產品在質量管理體系構建的基礎,也是其核心內容,不僅為企業的生產管理者提供了產品質量的信息反饋情況,也在產品正式投入市場之前對產品的質量進行管控,質量檢驗工作需要基于產品生產企業的生產管理部門來進行質量檢驗數據的分析,從而更好地控制產品生產流程。除此之外,生產管理者可以基于產品質量問題分析生產過程中存在缺陷的環節情況,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將常見的問題內容進行合理化的管控,從而構建智能化的控制系統來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并確保企業在生態發展過程中的穩定性。目前,在我國微機電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實施檢驗的手段和方法來進行產品質量特性的檢驗,并且把檢驗結果和規定的產品技術指標進行對比,從而作為分析產品質量指標的依據來判斷產品是否合格。檢查微機電產品的指標符合性是微機電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而研究并形成為機電產品檢驗規范也是促進我國微機電產業進行優化革新的重要保障。
在產品生產的過程中,產品檢驗就是通過特定的方法手段來測試產品的技術指標,并且將檢驗對象所得的技術指標和產品的規定化質量指標進行比對,通過比對結果,可以有效地得知產品質量是否達到相關產品檢驗的檢驗指標內容標準,目前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包括原材料檢驗、半成品檢驗、成品檢驗等產品的質量檢驗方向,而在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檢驗微機電產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點:
質量控制是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的核心,保證質量達到客戶的使用要求,通過嚴格的質量控制剔除產品中的不合格品,提高產品的整體質量:
指標評估是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中的首道工序,指標評估依賴多方面的數據,包括國家技術標準、行業技術標準、企業內部標準、技術協議標準等,以這些具體的技術標準為基礎進行比較評估:
缺陷預防改變了傳統的被動式檢驗模式,將產品的質量缺陷進行匯a,提前消除造成質量缺陷的因素,現代化的質量檢驗體系已經將缺陷預防機制滲透進入了生產的各個環節
質量檢驗體系可以將與產品質量相關的各類數據進行匯總,這些數據將是企業生產管理者的決策依據,同時也是質量考核與改進的基礎,這些數據包括了產品良品率、合格率、損耗率等
目前,我國微機電產品的檢驗過程中,質量管理體系的應用存在頻繁的體系內容無法進行有效落實的現象。檢驗人員在產品質量體系的工作開展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其根本原因是因為當前沒有基于日常監督檢查工作內容構建的固定執行方式以及規章制度的規范,檢驗人員沒有監督執行的依據和基礎,就很難在專用和通用工程的規章制度之中實現對產品的監督和檢驗管理,從而使得整個質量管理體系變得越來越松散,而相關的規章制度和監督內容都無法得到有效的落實。另一方面,檢驗人員在對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短板,不僅無法發揮檢驗人員的基本職能,很多人對于一些日常性的監督要求也很少進行產品質量監理體系的貫徹執行,使得檢驗人員的監督效能越來越弱。事實上,質量管理體系能否得到有效運行,直接與企業的未來發展和內部管理有著直接的關系,并且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濟效益,所以更需要從制度、人員和資源方面保障質量管理體系的施行,才能夠讓產品檢驗工作變得更加完善,也能夠讓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在微機電產品的檢驗過程中得到有效運行。
當前在產品檢驗過程中,質量管理體系想要得到有效應用運行除了要依靠現有的管理標準和規章制度之外,也要在操作層面進行相關現狀問題的研究,由于當前在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都是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所以就需要基于實際情況來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首先要建立起一套經濟化的管理方案來改善現有的質量管理體系,構建流于形式的現狀,使程中能夠更好的應用質量管理體系來解決產品的質量問題。對于當前采用的微機電產品生產體系和產品工藝等相關的文件要進行精細化設計,并且要在不斷完善各項工作實施的基礎上,增強檢驗作業控制文件的現實性應用,第二是要在現有微機電產品檢驗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從正反兩面進行組織策劃和思考。例如在進行微機電產品的檢驗過程中,檢驗是否按照相應的規程進行的實施,在過程監督方面是否按照要求如期進行等等,都是在機電產品的質量檢驗過程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在進行微機電產品的檢驗過程中,必須要嚴格契合質量管理體系的制度規劃,從而使質量管理體系變得更加成熟,也能夠讓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具有更好的質量,讓產品檢驗的過程變得更富有檢驗效率。
生產部門的產品檢驗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整體質量,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保證企業生產的穩定性,從根本上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我國關于質量檢驗工作管理與控制的研究較少,現有的質量管理體系存在較多的問題,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所以更需要結合微機電產業發展來構建質量管理體系,使質量管理體系能夠在微機電產品的檢驗過程中得到更加有效的運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