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申
(鹿邑縣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河南 周口 477200)
目前,住房質量問題仍是群眾投訴的熱點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建筑施工質量存在問題。工程質量監管指以建筑企業、承包商、供應商和政府監管部門為主進行的監測行為,這些部門在建筑質量監督管理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在監管過程中,政府部門和建筑企業側重對建筑外部質量的監督管理,而供應商或是其他從業人員,則是偏向于對建筑內部質量的監管。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工作必須建立在健全的法律法規基礎上。在開展質量監督過程中,建筑單位要充分認識自身的發展狀況,并認清質量監督的緊迫性,要積極探索質量監督的途徑和方法,才能更好的開展質量監督工作。
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建筑工程正在朝著大型化、規模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給建筑業帶來很大的機遇,但建筑市場的競爭將日益加劇,而建筑施工企業競爭的關鍵就是工程質量。首先,建筑施工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以及社會的穩定。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加強質量管理,確保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施工管理的頭等大事。因此,作為建設工程的參與者,施工企業及管理人員必須以對國家、對人民、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增強質量責任意識,從施工過程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落實質量責任,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其次,建筑施工質量是建筑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保障,如果建筑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就不可能贏得市場,失去市場競爭力,企業最終被市場所淘汰。再次,建筑施工質量是提高企業綜合效益的基礎,靠質量樹信譽,靠市場增效益,靠效益求發展,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對于建筑施工企業來說,把質量視為企業的生命,把質量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我們建筑施工企業發展的保證。
(一)質量監督法律法規體系缺乏完善。我國建筑業的快速發展,法律法規建設明顯跟不上我國社會建設的步伐,相應的監督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造成我國建筑業質量監督存在明顯的制度問題。雖然行業有一定的標準但不能真正上升為國家法律法規;盡管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但還沒形成較為完善的體系。使當前建筑業的質量監督管理存在明顯的隨意性,雖然有《建筑法》,但對于各種承包和質量管理的質量和監督問題,缺乏明確的監督細則,存在較多的質量監督管理盲區。
(二)質量監督主體的權責不夠明確。因建筑工程涉及部門多,要管理的環節和范圍也不確定,造成工程建筑質量監督存在主體不明、權責不分問題。建筑工程周期較長,規模較大,尤其重大工程,需要的施工時間更長,涉及眾多的管理部門,在監督管理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管理不到位問題。有些監督管理錯綜復雜,管理混亂,施工過程中出現有些環節多個部門反復檢測和監督,而有些部門卻無人過問。這是影響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的重要方面,也是推動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突破口。
(三)缺乏完善的質量監督綜合信息管理體系。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質量監督需要全面系統化,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信息管理體系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這樣才能從各個方面進行監督信息的綜合匯總,每一方面都能有監管主體并能夠嚴格監管。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很多工程施工監督管理存在明顯的混亂性問題,出現了重復檢查,重復監督和反復抽檢問題,而有些環節卻長時間無人監管。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監督綜合管理體系不完善,不能夠根據綜合信息管理來查漏補缺。
(一)完善質量監督法制法規體系,構建質監控制體系。堅持依法治國戰略,加大立法力度,確保我國建筑業監督真正有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確保建筑工程監督有法可依。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建筑業質量監督管理的相關法律,針對中國的國情制定更加細化、容易操作的法律體系,保證,建筑質量監督有可以量化的監管標準,依法保障監督質量。施工企業嚴格把控質量關,做好監理單位和行政監督的有效統一,監理單位做好相應的監督和管理,確保工程嚴格按照相應的工程施工質量標準。
(二)加大現場監督管理力度,落實管理責任,轉變監督模式。監督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導則》等法律、法規。加大現場監督管理力度,強化市場規范性作業管理,加強實體檢查,加強隱患排查,加大執法力度,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按照圖紙設計,保證工程建筑施工質量。每個部門都要明確工程監督管理的權利和責任,劃分好權力,明確好責任,將責任落實到每個人身上,確保工程質量監督落實在每一個細節上,不斷提高安全監督管理的超前性、有效性和及時性,不斷優化,創造出更多優質舒適的居住環境,提高人們群眾的生活品質。
(三)加快建筑質監的信息化和隊伍建設,培養專業質監管理人才。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團隊人員的素質。企業要盡快地完善技術人才培養選拔制度,選擇高水平的技術型人才,對行業入門進行嚴格把關。同時,還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人員內部考核獎勵機制,對質量監管人員進行約束和相應的激勵,使之充分發揮出監管的作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晉升機制,把更加優秀的人才吸引到這個行業中來。應該加快其信息化的進程,讓信息技術真正融入到建筑行業中去。監督管理部門可引進信息監督管理的設備,為監督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的硬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