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深軍
(山東鴻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01)
林業資源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第一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強化林業資源管理,建立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的資源管理模式是提升林業經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除了要注重制度管理體系的建立之外,還要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的方式,有節制、有計劃、有規律的“保護和利用”雙向結合的管理林業資源,在推進林業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深化林業資源管理機制建設,逐步提高林業資源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林業資源管理和植樹造林是實現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兩個重點方向,管理是為了合理開發和利用現有的林業資源,避免資源浪費,而植樹造林是提高國家林業資源總蓄積量,延伸可持續發展周期的保障手段。只有強化林業資源管理、監督,保障林業資源合理利用,輔助以植樹造林才能實現林業經濟發展良性循環,保障其生態效益,提高其經濟效益。
近年來,我國自然環境雖然有所好轉,但各種地質災害仍然頻發,包括泥石流、沙塵暴、荒漠化、水資源枯竭和耕地鹽堿化等。這些問題不僅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更是給我國林業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F在科學研究表明,造成以上這些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森林覆蓋面積的銳減,雖然我國現有的林業資源種類較多,形式較為豐富,自然儲蓄量可觀,但是人均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經歷過改革開放初期,大量粗放式的亂砍亂伐之后,我國不僅出現了森林面積減少,而且很多林業資源種類也不斷減少,甚至很多的樹種已經瀕臨滅絕。這對我國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有著嚴重的影響。雖然近年來,我國林業資源總體規模上呈現逐年遞減態勢,但是我國林業資源依舊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我國林業資源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最大的優勢。隨著政府各種關于林業資源政策的出臺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升,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近年來不斷開展,我國總的森林覆蓋面積有所提升。目前我國林業資源發展是比較穩定的,首先政府禁止了人們亂砍亂伐,使得很多天然林得以幸存下來,并且覆蓋面積也逐漸增長,而且隨著我國市場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對林業資源的需求也不斷提高,這也促進了我國林業經濟向科技化,現代化進行轉型,在保障生態效益的基礎上提高經濟效益。
雖然我國的林業產業有著較大發展前景和比較充足的發展空間,但是在林業資源管理體制上還存在著很多限制性問題,首先,我國林業資源總量不足,大大限制了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的好壞對林業資源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我國現階段的生態環境質量還有待提高,現有的生態環境還不足以支撐集中化的林業產業進行發展。同時生態問題是限制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低質量的生態環境和較嚴重的空氣、水源污染很難為林業資源的質量提高提供保障,雖然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法律法規,但是環境質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實踐的過程,還需要加大有關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經濟和人力投入。在我國林業資源管理中,森林資源的質量也是其影響因素之一,森林的覆蓋面積雖然呈現增長趨勢,但是森林資源的質量直接影響可用樹木的數量,而我國市場規模的擴大,對于森林資源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但目前可開采的森林資源數量極為有限,市場上的森林資源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森林資源質量和資源數量也是我國林業資源管理中的重點問題。
要改善當前我國林業資源管理狀態,首要要注意的就是增加我國的林業資源,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快植樹造林的步伐,同時禁止人們亂砍亂伐,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控制林業資源的增長。而要促進植樹造林的發展,前提就要克服自然環境中的種種困難推進植樹造林的進程,面對各種惡劣自然環境要努力適應,當然不能盲目的實行植樹造林計劃,相關部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植樹造林管理方法。此外,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地荒漠化對林業資源管理有著重要影響,實行生態保護的第一任務就是要防治土地荒漠化,加強生態恢復的力度,社會上也要倡導環境保護,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態保護問題,促進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做好林業資源管理就要有充足的林業資源,所以在發展林業資源管理的同時,要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綠色環保是社會共同的主題,所以要在保證綠化的前提下,發展林業資源,這樣也是在促進其發展,然后再通過科學合理的分析,分析出林業資源增長最快樹木的種類,哪些樹木具有非常大的資源增長潛力,找到相關切入點,制定科學合理的造林計劃,提升林業資源管理效率。同時在林業資源管理過程中,相關林業部門要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由于植樹造林條件艱苦,對于從事這方面工作人員要給予經常的鼓勵,在物質上給予保障,從管理制度和造林實際工作兩方面著手,提高林業資源管理效益。
林業造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植樹造林數量,但是林業造林是為了能夠實現更好的林業資源管理,所以植樹造林也要保證一定的質量,植樹造林質量好壞直接體現在樹木的成活率方面,樹木成活率越高,則說明造林質量越好。影響樹木成活率因素主要有氣候、土壤、樹苗生長環境等,因此要提高植樹造林質量,要從這些方面分析植樹造林的具體方法與措施。植樹造林并不是只靠體力就可以完成的,在植樹造林之前要通過一系列科學實驗,分析當地土壤環境,利用專業知識,找到最適合土壤生長的樹木種類,這樣能提高樹木成活率,而且在播種前要對土地進行一定的改造,我國現在存在很多荒地,如果在這些荒地直接播種,樹木的成活率不會很高,會嚴重降低植樹造林質量。所以在播種前,要對土地進行一定處理,例如清除灌木、雜草、在種植之前還增加土地光照量,這樣可以適當改變土壤的物理特性,使土壤的溫度發生變化,還能增加土壤肥力,能夠提高樹木成活率。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林業經濟發展,林業資源管理和植樹造林成為了現代林業產業建設的重點課題。要想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就要從林業資源管理角度入手,從植樹造林方面進行實施,通過優化林業資源管理制度和資源保護體系來加強資源保護宣傳,鼓勵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植樹造林,擴大城市森林覆蓋率,全面提高林業資源管理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