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靜 蔣幼凡 廖春蓮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慶 400010)
引言:經濟水平在隨著國家領導人政策的研究與推進下得到不斷地提高,可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身體健康水平的下降,到院就醫的人在逐年的增加,這對我國未來的整體發展產生了嚴重阻礙影響,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與活動方式的創新實施了著重強調,并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強其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旨在從嚴治黨,反腐敗反貪污,嚴正作風紀律[1]。由此,若要為新時代醫院黨風廉政建設與行風建設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與營造出良好政治氛圍,就要改進推動醫院黨建工作的創新機制,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豐富工作渠道與手段,進而推進從嚴治黨的深入發展。
在歷年來的國家會議上都會對具體的經濟政治工作作出的總結與戰略部署,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重強調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同時,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中第一次提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闡述了“健康中國戰略”的決策部署,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提高。十九大報告中,要不斷完善國民的各項健康政策,來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全方位周全的健康服務,指明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方向,明確定位[2]。再者,隨著我國公立醫院改革方案的出臺與落實,醫院開始進行一場跨縱深的變革,即:人事、編制、薪酬、藥品、采購、監管等方面的改革,無一不牽涉到醫院的生存,醫院黨建工作的正確導向和開展是醫院穩定和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關乎醫改成敗的關鍵決定性舉措。由此,醫院的黨建工作在健康中國的戰略背景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與挑戰,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保障服務[3]。
盡快建立全面的中國特色醫療衛生制度、保障制度以及衛生服務體系是滿足的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新要求[4]。因此,規范化醫院各部、各環節的工作,做到現代化與先進化并存,同時,在具體的工作環節中,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做到提高效率與節約資源并存,旨在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對實現醫院的整體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加強黨建工作的建設,貫徹先鋒引領精神,發揮出了黨的先進指導作用以及院方黨員干部的榜樣作用,進而提升醫院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強化醫院的人才儲備量,為醫院人才的培養與管理指明前進方向,推進人才管理機制的健全與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營造與建設健康積極的文化優良氛圍,指引正確的文化導向是醫院黨建工作的重點中心,即要堅持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念,來推進開展黨建工作,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作為影響醫院黨建工作的強化助力[5]。
行政管理機制與黨建工作機制的不完善會造成醫院的領導體制出現傾斜現象,即:注重業務,輕視黨建,致使問題的頻發,目前,不少的黨員管理干部沒有很好的貫徹落實自身的工作要求,民主集中制也存在薄弱現象,在具體的院長負責制中,院長的權利過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醫療工作的相關效率,但是也由此滋生了腐敗現象的產生,在龐大的工作量下,出現工作上的失誤,由此要注重對醫院黨建工作的改進與完善,科學合理地調整具體的管理機制,堅持黨的領導作用,不斷地發現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圍繞“健康中國”積極探索有效的醫院黨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徑,實現黨建工作的有效完美推進與改革實現[6]。
目前,院長負責制、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為醫院的領導體制。在這樣的領導體制下,大部分認知都覺得院長的權利是最大的,因為是由院長來對醫院實行管理,進而在具體的權力監督上面,實現有效監督的難度大大增加,導致在具體的管理機制改革與人員的任選上面,甚至是院長說了算,沒有結合各級人員的共同的監督選舉,黨建工作日常管理力度不夠,組織松散性問題比較突出,同時,科主任需要承擔的主要管理職責干部沒有納入醫院中層干部,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黨員干部的管理作用沒有落到實處。
經過實際的醫院調研之后,發現院長都對人事部的工作有著最終決定權,黨員工作人員的管理監督作用極其薄弱且未有效落到實處,重大問題的決策上,黨委會的意見建議形同虛設,主要還是以院長的意見為主,沒有對院長的權利實施有效的監督管理,也沒有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實施有效監督,進而引發院長風險與危機意識的薄弱,在醫院面臨實際具體危險的時候,不能用全面的防控措施來應對風險帶來的危害。再者關于醫院職工大會的開展頻率來講,頻率極少,許多重大事件的決策都在私下被敲定,職工大會對于醫院重大事件參與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由此沒有達到監督與決策參與的成效。黨委領導工作者與院長之間沒有實施良好的溝通,在具體的發展策略上面,沒有整合二者的意見與建議,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化,黨政的和諧關系受到影響,黨委自身的監督保障工作力度降低,阻礙了醫院的可持續發展[2]。
黨的組織工作與宣傳教育工作需要不斷地適應新的要求與規定,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不斷地做出完善與創新。同時,醫院黨建水平的提升離不開黨務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只有黨務工作者具備高素質的專業素養與能力,才能為醫院黨建工作的深入落實創新最出巨大的努力。但是,目前的醫院黨務工作者的自身專業知識理論基礎水平低,專業的培訓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差,缺乏具體實際的實戰經驗,由此,不能對黨建工作的流程、方法以及特點有一個深入的科學系統認知,進而難以把握關鍵所在并結合新動態、新思想來推進醫院黨建工作,起到了阻礙作用。
任何事物只有進行有效的創新,就會被淘汰于時代的洪流當中。醫院黨建工作開展活動的保障機制不夠健全以及黨建工作的創新性不強,再者,黨支部工作目標不夠明確,開展活動與高校和醫院發展的中心工作結合不緊密;目前的具體黨組織建設工作局限于文件的傳達與會議的召開,在具體的落實上缺乏力度,質量不達標,從而醫院的黨建工作的效果不佳也不牢固,容易滋生問題,引發矛盾的產生[7]。
醫院在具體的所有權、決策權以及經營權上面不能有清晰的權責分明,使得在投資管理與經營過程的調配與實施中,不能清楚的認識到主體是誰,致使風險的增大,在管理機制與監督機制的完善與改進上沒有做出具體的效果,忽視了對民主集中制的貫徹落實,也同時忽視了堅持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中心思想,院長的權利沒有真正在陽光下進行運行,權力沒有受到制約與監督,沒有任何公益性。
加強醫院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才能使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決策部署得到有效的實際的貫徹與落實,在具體的工作目標上應切實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同時,提供活動必要保障在活動形式上應圍繞創新性和多樣性展開工作,在具體的黨組織建設工作中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中心的思想理念,強化黨建工作的理念根基,將習近平總書記的總要講話作為指引明燈,增強基層黨組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深入學習,并不斷地與時俱進,融入新的思想,深化具體的科學內涵,了解相關的方針政策并做到知法懂法。我國醫療系統正在進一步完善體制改革,在改革過程中,醫院黨務工作者必須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確保醫院黨支部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并保持醫院在社會系統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為醫療系統的發展引好路、領好航。
醫院的黨委以及各級的黨員干部要注重政治與法律意識的強化,顧全大局。將自身的眼光放在長遠發展的戰略之處,堅持核心領導意識,努力維護黨中央的領導作用,注重把握黨的政策與措施的改進力度,有效實施科學合理的整合與統籌,是黨建工作落到實處,注重支部的工作效率與能力,并實施有效的管理措施,積極引導行政工作人員的工作執行,優化黨建在組織結構上與醫院業務的滲透融合,保障工作的有效進行[8]。
注重對建設服務型的基層黨組織的宣傳力度,以服務患者為中心,善于發現與創新,能夠突破傳統的束縛壁壘,注重采集與吸納多方面的知識,對具體的支部活動形式進行豐富,讓黨員領導人員與基層人員一起來對具體的黨建工作做出自己的總結與感悟,促進參與的積極性與參與性,調動其工作動力。另外一方面,要加強醫護人員的觀念轉變,是服務的意識根深蒂固,同時注重服務的反饋,完善相關的考核體系,增強基層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管理與服務能力,努力打造出為廣大患者服務的良好工作環境。
黨與國家的強有力力量就是黨組織干部,基層黨組織的有效建設要注重對隊伍的政治能力與良好素質的培養,順應新時代的變化與要求,打造出一支促進醫院健康發展并能夠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隊伍,隊伍的良好建設需要高素質的良好工作干部,由此,在制度上應強調系統性、針對性,在人才儲備上應重視招聘和培養雙結合。這樣組成的隊伍才能夠更加的牢固,不會被艱難與問題擊垮,改善用人機制,進而吸納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以及群眾基礎好的同志[9]。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研究與發展,被有效的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以“互聯網+”形式的生活正在逐漸對人們的方方面面實施結構上的改變,要強化互聯網技術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醫院黨建工作的創新機制應用,培養人員的政治、組織、思想以及組織上的建設。結合自身黨建工作的需要,通過創新支部班子建設、創新活動主題、創新活動載體等方式實現醫院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科學化發展。強化對互聯網與新媒體的運用能力,與時俱進,培養人才的基層黨務管理能力和信息專業技術能力,使工作智能化,拓寬渠道與方式,能夠達到計劃與統籌的目的,開放網絡互動交流模式,以促進醫療黨建工作的創新。
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對醫院黨建工作的創新機制實施研究,能夠為中國人民提供更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提升人民身體健康水平與生活幸福水平,為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實貢獻出醫療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