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培培
中國山水畫是以自然風景作為描寫對象的繪畫形式,它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孕育于秦漢,萌芽于魏晉,獨立于隋代,成熟于唐代,于宋元達到高峰。宋元是山水畫的鼎盛時期,名家輩出,流派紛呈,集中體現了古代山水畫的藝術成就和審美特征。據《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畫繼》《圖繪寶鑒》所載統計,僅畫家就有180余人。題材、內容廣泛,江南江北,名山大川,宮景臺閣,村野漁樵,各盡風貌。從形式上看,水墨、淡彩、青綠巧整點綴,皴法、構圖、題款各具特色。其分類主要有青綠山水、淺絳山水和水墨山水3種,分別以工筆或寫意的技法形式予以表現。
元代山水畫創作分為前、后期,元代前期的山水畫創作群體主要有江南地區的“遺民畫家”、非漢族畫家以及蒙元宮廷或貴族贊助的畫家所組成。其中以遺民身份出現的代表畫家有錢選的《浮玉山居圖》(上海博物館藏)、趙孟頫的《幼輿丘壑圖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風尚古俊”的《鵲華秋色圖卷》(臺灣故宮博物院藏)等作品。他們在畫法上追求一種古拙質樸、溫韻典雅的畫風,倡導“書畫同源”的筆墨架構,加強了筆墨的藝術趣味與藝術表現力。元代后期的山水畫創作者多是為躲避元末紛亂而避居的道士或隱士,“元四家”為其中的代表。由于畫家的不同遭遇及文人畫的確立,更注重筆墨意趣和個人風格,強調寫意和主觀情感的抒發,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元代山水畫的主要特點。“元四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水墨淺降,蒼郁渾厚;尤其是元代統治者重武輕文,導致更多的文人從事繪畫。他們在藝術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天真幽淡”;理論上主張“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等。這一時期詩文印信也逐步正式進入畫面。不但成為布局的組成部分,而且更直接地抒發作者的心聲。詩、書、畫、印形成一體,詩畫相連,這標志著文人畫形式的完善。《富春山居圖》長卷,將富春江兩岸數百里精粹聚于筆底,滿紙空靈秀逸,筆簡意遠,后人譽之為“畫中之蘭亭”。原畫主要是描寫浙江富春江一帶的山水景色。所畫富春江兩岸峰巒樹木,似初秋景色,豐富而自然。畫法有董(源)、巨(然)的溫筆披麻皴,也有干筆皴擦,用筆簡練,使水墨發揮了極大作用,對以后水墨山水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吳鎮的《漁父圖》氣象蒼茫;多描繪江南湖山景色,多以秀勁瀟灑的草書題寫“漁夫辭”,從而達致詩書畫相得益彰的妙境,使之有著一種空靈的感覺。他善畫山水梅竹,作畫喜用濕筆,筆法雄渾,墨氣清潤。他的山水畫多表現避世幽居,寄情山水的隱士生活。
倪瓚的《六君子圖》筆墨簡淡疏秀,意境冷落空曠;作“闊遠”式構圖,“一水兩岸”,上下分明,樹林顧盼,遠山逶迤,氣脈通達,體貌新穎。有黃公望題詩云:“遠望云山隔秋水,近有古木擁披陀,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王蒙的《青卞隱居圖》則繁茂蒼郁,雄偉壯觀。此圖山勢險峻,樹林茂盛,畫家采用層層加深的用墨,作解索牛毛皴,干濕互用,表現了山川渾厚,草木繁茂的江南氣象,并從中寄托著畫家隱逅山林的理想和志趣。他的山水畫多表現隱居生活,頌揚隱居出世。其畫特征講究筆法墨色,善用枯筆,以用筆的多變和繁復稱著。構圖布局飽滿,結構茂密,景色秀麗,有一種蒼渾秀逸的風格。“元四家”的山水畫筆墨技法豐富,功力深厚,個性鮮明,強烈地抒發了閑適無奈、寂寞哀愁或安貧樂道、自鳴高雅的情懷。“元四家”看輕功利,標榜作畫只是抒發胸中“逸氣”,“聊以自娛”的藝術觀與畫風對明清文人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以上略述了元代山水畫的藝術成就,其審美特征大體上歸納為:第一,源于自然,超然其外,體道悅性,立象盡意,將天、地、宇宙視為內心的寄托,研尋淳樸的理想精神、審美意境與寫真畫技,體現了大自然生命節奏變化的韻律。第二,在畫法上采取了高、遠、寬的散點透視法與構圖,描繪了大自然的山川、云霧、瀑布、建筑、樹木等,“立萬象于胸中,傳千祀于筆翰”,融入筆情墨象之中,體味“道”的自然、佛教禪宗理念的“虛靜”修行和“悟”與“禪趣”,體會著文人山水畫的自然閑逸感覺、澄靜和清遠,流露著畫家對自然的感受與生命宇宙的體驗。第三,講究“氣”乃至“氣韻生動”,所謂氣韻,是指以氣統帥的神、情、意、趣、韻、骨、形、勢等因素,貫穿在作品的各個方面,是意境結構的生命主體。在元代山水畫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氣韻的存在與美感。鐘嶸在《詩品》中提出:“氣之動物,物之感人,固搖蕩性情,形諸舞詠。”謝赫論“氣韻生動”,都是強調了藝術意境要有生氣灌注一種運動的感覺,“氣韻”是由這種運動規律和節奏中體現出來的韻律感。第四,講究審美張力,批評家泰特在《詩的張力》一文中說:“我在說的是,詩的意義就是它的‘張力’,就是我們所能發現的‘外張’和‘內涵’通通合在一起的東西。張力是藝術的內在結構因素,意境因為有強大的內在張力而使它成為一個挖掘不盡的多義性世界。”元代山水畫的特征主要在思想意境構思中充滿了“內涵”和“外張”的統一,每幅山水畫給人們一種內在的力與外在的張力——動力與氣勢的自然和諧的韻律美感,蔓延滲透與畫面主要部位,強有力地吸引著人們的視覺,嶙峋的山峰和斧劈皴的巖石向上向外伸張的力,形成了“用筆剛健,豪放而謹嚴”“水墨蒼勁”的風格和氣勢。第五,注重詩境之美,詩境內涵是元代山水畫極力提倡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