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則強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江蘇 南京 210036)
當前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是指對現有的機關后勤服務部門,進行“服務社會化”改革,通過轉變機關后勤的管理、供給等職能,整合后勤服務資源,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益,在保障機關單位的正常運行的同時,擴大社會化功能,實現機關后勤服務的法制化、科學化運行。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一定要在改革的過程中加以解決[1]。
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的任務是為了全面提高機關后勤服務的保障水平,充分發揮機關后勤服務的社會功能,服務于社會。為此,我們必須堅持深入機關后勤服務的改革,理順機關部門與機關后勤服務部門的關系,提高機關后勤服務部門的管理能力,在改革的過程中加以解決,實現機關后勤服務的社會功能。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改革的春風已經深入到了是發展的方方面面,機關后勤服務部門也迎來了改革的契機。傳統的機關后勤服務單位大多數是機關單位內部的附屬機構,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它的主要經費,人員分配,經營管理,盈虧核算等,基本上受到上級部門的領導,機關后勤服務單位沒有什么自主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影響到了單位的經濟效益[2]。實現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就能實現機關后勤服務部門的企業化管理,運用市場化的經營方式,科學合理的利用機關后勤服務單位的現有資源,參與社會競爭,自負盈虧,減輕政府相關部門的經濟壓力,提高機關后勤服務單位的服務質量,服務單位,服務社會。
我們的各級政府部門,可以參照《機關事務管理條例》的規定,放權放責,精簡機構,盡可能多的實行市場化運作,減少政府辦社會的現象,能夠由社會辦的事,統統交給社會,避免大包大攬。對機關后勤服務部門,引入市場機制,參與市場競爭,更好地發揮機關后勤服務部門現有的資源優勢,加強機關后勤服務部門的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構建新的服務機制,提高服務質量,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3]。
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是一項大工程,牽涉到許許多多的單位和部門,會觸及到許多人的利益,需要理順各種各樣的關系,加上原有的體制根深蒂固,要打破舊規,建立新規,免不了會出現一些問題。
有些人過慣了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日子,生怕體制改革后,經費減少,收入降低,經營虧損,福利下降,影響到職工的生活;體制改革,必然會有一些人要下崗、轉崗,對這些人的安置也成為一個問題。有些人認為,機關后勤服務單位的社會化,就是全部推向社會,甚至取消后勤服務單位,由社會來承擔機關后勤服務職能,強調了社會服務職能,忽視了服務的保障職能。
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是一個新事物,許多方面還是沒有經驗可循,相應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建立起來。在機關后勤服務單位改制的過程中,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在實際的操作中,產生了一些問題。許多服務單位改制后的責權不清,管理混亂,嚴重制約了社會化的進程。不敢大膽的引入市場機制,管理經營模式不敢創新。
加強宣傳教育,明確此次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目的和意義,就是要讓機關后勤服務行業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轉變機關后勤服務的職能,減少政府行政事務性支出,精簡機構,充分發揮現有機關后勤服務單位的資源優勢,降低成本,提高機關后勤服務的保障功能和社會服務功能[4]。從領導到員工,都要丟掉幻想,放下包袱,積極投入到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過程中來,群策群力,獻計獻策,積極做好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工作。
要實現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必須加強加強法制建設,做到有法可依。法制是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的根本保障,只有構建起足夠完備的法律法規,才能保證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順利完成和持續發展。有了法制的保障,管理就有可能實現科學化,管理科學化,反過來促進機關后勤服務的發展建設和社會化進程[5]。
市場經濟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市場的供需關系,自動調節社會資源,逐步實現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獲得效益的最大化。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的實施,就要積極引入市場機制,運用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借助電子信息技術,創新管理模式。通過設置機關后勤服務市場的準入制度,促進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管理的專業化發展,提高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的管理科學化水平,順利實現機關后勤服務的社會化建設。
總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建設社會化的社會保障制度勢在必行。精簡機構,裁減冗員,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機關后勤的服務能力,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我們一定要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