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雪梅
(四川省樂山沫若中學,四川 樂山 614900)
從目前高中數學教學現狀看,由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存在偏差,而教師的教學方法普遍針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來開展的,就存在部分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的情況,導致學生成績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在這種教學情況下,分層教學的優勢就逐漸凸現出來,分層教學,即根據學生知識能力的不同,分層次來開展教學活動。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有效避開了傳統教學中出現的弊端,能夠更有針對性地根據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來開展教學活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就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的積極作用和開展形式作了深入的分析,期望在此基礎上,能夠繼續優化,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高中階段是一個分水嶺,這個時期的數學不同于小學、初中,概念抽象,公式繁雜,計算量大,更加考驗的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在這些方面存在弱勢的學生,想要有效提高數學能力將分外困難,這會極大地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降低求知欲,降低學習效率。分層教學充分考慮到了學生能力差異問題,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考核標準等進行分層,符合各個階段學生的能力水平,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慢慢找回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增強教學有效性。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內容面向的是全班學生,不具備針對性,課堂氛圍沉悶,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在抽問互動環節,提出的問題往往難以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這就導致學生的參與度不夠,在嚴肅壓迫的課堂環境下,學習效果不明顯。分層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分層的前提下,以小組形式開展,融入適當的競爭,有助于營造融洽濃厚的學習氛圍,進一步加強學生數學學習的理解掌握,比如,教師對提問問題進行分層,再具體由對應的小組回答,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度,打破了傳統無趣乏味的課堂氛圍,當然,其他學生也要積極思考,提高自身數學能力。
要保證分層教學的有效進行,就要先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來分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平時成績和課堂表現以及作業情況來綜合考慮,可以把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即A層次,B層次,C層次。A層次為優等生,這部分學生的邏輯能力還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是比較強的,綜合能力也是比較優秀的;B層次為中等偏上的學生,他們學習能力還是比較強,但是學習的積極性和自控力都不好,成績波動比較大;C層次為成績一直處于下游的這部分學生,他們基礎知識相對比較薄弱,學習成績始終提不上來。這樣對學生進行分層,不是說對學生的能力有偏見,而是希望通過這樣的分層,來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
根據學生能力進行分層次以后,導入教學目標也要有層次性,即教案也要根據三個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高中數學很多知識點理解起來難度都是比較大的,很多時候就需要教師在講解課本內容,適當結合相應的例子,幫助學生們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這個例子就是教師教案準備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們的能力,對要講的案例進行分類,比如說難題的拓展內容是A層次的學生必須要求掌握的,B層次的學生只要求了解,C層次的學生不作要求。而對于基礎內容的拓展,全體學生都是要求掌握的,特別是C層次學生的掌握情況,必須要嚴格把關。這樣把教學導入內容進行分層,不僅能對教學目標有個更清晰的認識,教學的針對性也更強,教學效果往往更好。
課堂上教學也必須要注意分層,課堂教學分層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討論問題環節分層。課堂上為加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一般都會由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再讓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在這個討論過程中就要注意分層教學的運用,即問題拋出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自己思考,思考以后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進行討論,即A層次與A層次討論,B層次與B層次討論,同層次討論以后,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交叉討論,即A層次與B層次討論,B層次與C層次討論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討論,同層次學生討論過程中,不同想法能夠有效碰撞,達到發散思維的目的,不同層次交叉討論,能起到A層次帶B層次,B層次帶C層次的效果,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2.提問問題分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結合學生們的能力分層提問。問題難度最好與學生能力相符,這樣既能夠促進學生們積極思考,也不會導致學生站起來一點都回答不了而使課堂氣氛沉悶的情況,有效提高學生們的參與度。比如說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最好就抽A層次的學生為學生們解答,比較基礎的簡單題,就讓C層次的學生起來回答等。還有在課堂上也要更加注重讓B、C層次的學生提出問題,讓A層次的學生解答,這樣能夠較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課后作業也必須要根據學生們能力分層布置,只有從學生能力的能力出發,針對性的布置作業,才能有效加強學生們知識薄弱的地方,達到良好的效果。比如A層次的學生各方面的知識掌握都是比較好的,布置拓展性比較強的題目能夠有效發散學生思維,鍛煉他們鉆研的能力;而對B層次的學生來說,就要多練習中難度的題,因為這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是不錯的,這種類型的題能夠加強他們對規律的把握;而C層次的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就要給他們安排基礎性較強的題目,鞏固基礎知識,在這個基礎上注意學習方法的正確引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的來說,分層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所取得的效果是不錯的,能夠相對全面的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自覺性和參與度,是比較有針對性的。從目前的教學情況看,其開展模式也是多樣化的,但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出發來開展教學活動,并在開展過程中不斷優化,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