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慧
(聊城高級財經職業學校,山東 聊城 252000)
長期以來,中職烹飪教育長期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烹飪教師的知識儲備量不足也不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因此中職烹飪教學的改革刻不容緩。學校大力推動教學改革,組織烹飪教師不斷進行最新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烹飪水平以及教學水平。當前,社會對于烹飪人員的要求并不僅僅是簡單烹飪,而是創造味道多樣、款式新穎的新菜品。廣大的中職烹飪人員應該及時適應社會的變化,儲備大量的知識,提高自身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
現在烹飪行業面臨著人才短缺、烹飪水平底下的行業困境,現今的烹飪人員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文化水平較低、專業知識不足、創新能力不夠,尚且不能進行專業的烹飪活動。烹飪學校應該時刻關注烹飪行業的現狀,及時進行教育改革,打破傳統教育結構,學習先進的烹飪教育理論,提升學校的烹飪教育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餐飲業蓬勃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餐飲業越來越多樣化,餐飲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人們對于餐飲業的要求并不限于簡單的飲食服務,而是休閑、娛樂、飲食一體化服務。各大餐廳對烹飪人員的要求也不僅僅限于進行簡單食物烹飪,而是進行不斷創新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新菜品,不斷創新菜品式樣、突出菜品特色,對菜品口味進行改良。優秀菜品的呈現,需要各個環節的餐飲人員合作完成。現今餐飲行業對烹飪人員的要求越來越細化,不同于傳統餐飲人員的工作能力均衡,現代化的烹飪人員更加重視工作的專業化,有一技之長、特點突出。
本文根據烹飪行業現狀進行以下分析:
當前的烹飪行業,專業人才相當稀缺,大多數的烹飪人員沒有經過專業的院校培訓,不具備專業的烹飪技巧,只能進行簡單的烹飪活動,這就導致了我國的烹飪行業一直處于較低水平。我國的中職烹飪培訓教育尚且停留在傳統的培訓觀念下,對學生的培訓也只是進行基本理論和基本功的練習,缺少對學生專業性、系統性知識的培訓,難以培養出高精尖的人才。
我國的中職烹飪教育課本老舊、學校辦學理念落后,人才培養體系存在較大漏洞,不能滿足現代烹飪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教師們的教學方式老套,不能適應烹飪行業的發展,并且對學生的培養方式也越發不合理,對烹飪人員的知識學習十分不利。
中職教師由于長期不接受專業培訓,消息閉塞,已經無法掌握最先進的烹飪培訓知識。教師的思想觀念落后更導致了其對自身要求的松懈,使其長期不進行知識的擴充,不提升自身的烹飪水平。“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長期不進行學習,知識儲備量越發匱乏,越發不能勝任當前的教學任務。
教育的發展應適應社會的需要,學校應不斷進行教育的創新與改革。廣大中職烹飪學校應該盡快轉變教學理念,對教育模式進行調整,改變當前餐飲專業教育現狀。廣大烹飪教師應進行集中地學習與培訓,開闊自身的教學視野,不斷進行“自我否定”與“自我肯定”,摒棄就是傳統教學方式,學習先進的教育觀,在提升自身烹飪水平的同時增強烹飪教育實力。
學生的基本功底是學生進行一切技術提升的基礎。廣大烹飪教師應格外重視學生基本功的練習,不斷提升學生的精細程度,反復磨礪,定期進行基本功考核。學生只有具備了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夠實現技術的飛躍,創作出精美的烹飪作品。烹飪人員應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積累以及基本刀工熟練掌握,不急于求成。各位學生在進行基本功的學習時,一定要戒驕戒躁,專心致志進行刀工練習,力求將每個細節爛熟于心。
廣大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要具備細致的觀察能力以及勤勞刻苦的優良品質,對優秀菜品的創作理念進行反復琢磨和深入探討。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對已有菜品進行改良和創新。學生將生活素材進行靈活運用,將“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進行巧妙地融合,創作出樣式新穎的美味菜肴。廣大消費者對于菜品的要求并不僅僅限于味道,而是要求菜品色、香、味俱全,學生應不斷進行菜品的創作來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飲食要求。
學生在烹飪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僅僅進行機械地理論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對每天所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并將所學知識進行融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自身的創作積累素材。學生的作品創作應結合實際,兼顧作品的味道和形象。學生應具備獨立的思考能力,將中國傳統元素以及生活中的小細節融入作品創作中,既滿足人們對于菜品觀賞性的要求又具備精美的味道。學生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必定會失敗,廣大烹飪學生應該克服困難、不畏失敗、敢于吃苦,不斷進行多次嘗試,爭取達到最好的菜品效果。
結語:現代餐飲業的蓬勃發展,促使廣大烹飪學校開始“求新求變”,不斷尋求烹飪教育領域的新突破。烹飪教師應尋求自身的突破,不斷進行教學形式整改,轉換烹飪教學的思路,適應現代餐飲業的高標準、嚴要求。廣大烹飪學生應扎實基礎刀工,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培養自身創新型思維,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進行精良菜品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