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維維
(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職業教育中心,重慶 409900)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文化交流逐漸成為常態。中職學校的定位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為國家培養大量技術人才和高素質勞動力,其中不乏涉外崗位工作者。近年來,隨著中國崛起,與國外交流的增加,涉外崗位也不斷增加,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中職英語課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英語交流運用能力,使之在日后工作中可以勝任相關工作,或為之深造提供良好的基礎。雖然中職英語教學目的順應時代需要,但其課堂教學卻存在一個的問題——中職英語課堂過于重視西方文化而忽視中國傳統文化。本文將對在中職英語課堂滲透傳統文化的必要性做出論證,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地措施。
國家推廣英語教學是為了與國際接軌,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知識,進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進本國文化發展。從歷史的教訓中我們可以得知西方文明是強勢的,具有入侵性的,因此,我們應警惕西方文化的和平演變。而有效應對西方文化侵蝕的措施之一便是加強傳統文化對英語課堂的滲透,使英語傳遞西方文化的同時也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到英語對于我們來說只是一個交流載體,一個工具;也只有這樣,中職學生才會認識到學習英語是為了促進我們自己文化的發展,而不是去追隨別人的文化。
身為中國人,應該為我們中華文明而驕傲,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存在的精神之根。只有學好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強根固本,立足于世界。面對外來強勢文明的入侵,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傳承本土文化上做出努力。在中職英語課堂滲透傳統文化,可以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自豪感以及歸屬感。英語作為一種語言,衡量是否學好英語的標準是能否運用英語表達需要表達的內容。中職學生在畢業后有可能進入涉外崗位,良好的傳統文化素養,有助于他們對外傳播優秀中華文化,提高國人國際形象,否則在外國人問起中國文化典故時,一問三不知,或者無法用英語表達,都將拉低中國文化的對外形象。
弘揚傳統文化需要一個集體的氛圍,僅僅只是某一方面的努力,很容易受到挫折止步不前。因此,將傳統文化滲入中職英語課堂,需要國家教育機構,學校的共同努力。教育部門應該在制定中職英語教學大綱時,調整傳統文化所占的比例,增加本土文化所占比重。學校應該加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轉變教育理念,努力為學校營造一個重視傳統文化的氛圍。與此同時,中職學校的基礎教育系部要加強對中職英語教師的培訓,提高英語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提高教師傳遞傳統文化的意識,樹立教師文化自信。接受過培訓的教師也應該發揮主動性,積極將傳統文化融入課堂,重視學生文化價值觀的培養。
中職英語教師要想在課堂上滲入傳統文化,除了要有過硬的英語基本功,還要有足夠的傳統文化知識。當下,部分中職英語教師對這方面的認識不足,課堂教學偏重英語知識點,忽視文化素養的培養,導致一些學生因西方文化的浸染產生錯誤文化價值觀,過于推崇西方文化反而忽視中國傳統文化。因此,要加強對中職英語教師的培養,幫助中職英語教師樹立優秀的傳統文化意識,強化傳統文化知識學習,從而使之具備傳授傳統文化的能力和素養。只有這樣,中職英語教師才能夠立足于民族文化,將傳統文化系統合理的融入教學課堂,向學生傳遞正確的文化觀念,幫助學生在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的沖擊大潮中,保持本心,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有助于在課堂上向學生傳遞傳統文化知識。在教學工具上,互聯網和多媒體的應用日漸廣泛,英語教師可以利用這兩樣工具,為學生搜集外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報道,幫助學生學習用英語表達傳統文化的同時,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自豪感。在內容學習上,教師可以通過中西文化對比幫助學生學習。在活動上,英語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需要幫助學生設計合適的活動情景,比如,針對旅游專業,可以讓他們用英語介紹某個景點等。如此方式,還有許多,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自行選擇或者設計新方法。
中職學校專業眾多,中職英語針對不同專業的需求,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各具特色。完善中職英語評價制度,不能像普通學校一樣只關注“聽”“說”“讀”“寫”能力,而應該主要關注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和全素質的提升。要建立多元評價機制,不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態度。比如說,設定學期成績由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相結合,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各占一定比列。其中平時成績還可以具體細分,如課堂表現,作業完成等。除此之外,在考試內容中可以加入有關傳統文化的考試題,要占到一定比例,客觀上促使學生和教師重視在英語課上的傳統文化學習。
綜上所述,中職英語課堂應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的地方,而不能成為西方文化單方面滲透的場所。不論是英語學習者還是英語教導者,都有義務繼承和發展本民族的文化,都應該自覺維護本民族傳統文化。隨著中職教育發展,中職學生整體素質提高,他們在未來社會道路上同樣有機會擔任跨文化交流任務。在中職英語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學,可以令中職學生在未來的崗位競爭上有更強的競爭力和更高的職業素養,可以幫助他們成為社會精英,國家棟梁,文化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