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晶
(陜西省電子信息學校,陜西 西安 710024)
中職院校的職業教學目的就是以教學機構為依托,將中職生培養成能在社會發展中具備較高素質的勞動者。想要提高中職學生職業能力,中職語文教育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革新語文教學模式,積極采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崗位適應能力為基礎,及時調整語文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理解能力。
面向崗位適應能力的中職語文教學特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能力培養的職業化導向。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面向“崗位適應能力”的中職語文教學要將這些語文基礎能力的培養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緊密結合起來,突出職業性特征,以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與文化素養,為學生的職業技能提升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使學生具備可持續學習與發展的能力。其次是教學過程的職業化特征。首先,在制定中職語文的教學目標時,我們應當將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目標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其次,在教學方法的使用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專業特征和未來職業的需求,適當調整。此外,在對于學生的評價方式上,我們要建立多元化、發展性的考核與評價方式,在加強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
實施模塊化教學,提升中職生崗位適應能力的措施首要的就是實施普通話模塊教學,筑牢學生交流根基,提升溝通能力語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語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質的基本,說好普通話,使用規范字看似很平凡,可其中的作用卻很大。該校學生90%來自張家口各縣區,濃重的方言阻礙了學生思想表達、感情溝通,甚至折損了他們的自信。我們選擇普通話模塊教學,通過規范聲母、韻母發音,對學生的語言從字到句進行輔導,要求學生既要讀清每個字音,更要流暢使用好普通話。為了讓學生們使用好普通話,本課題組經過研討確定以下“三步”教學:第一步積累字詞,常用字要求能認、會讀;第二步是理解字詞,在課堂上使用“猜詞”“找臥底”等游戲引導理解詞語,會描述詞語;第三步是語段的朗讀,語文教師將課堂上的朗讀、早晚自習的誦讀、國旗下的講話和學校廣播站的日常練習結合起來,還定期組織演講比賽、辯論比賽,將朗讀練習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經過這樣的三步計劃,學生改掉了家鄉方言,掌握了規范的讀音,從原來的不敢說、不想說變為大膽說、主動說,自信心也逐漸增強。
中職的教學目的很明確,就是要為企業輸送人才,所以在教學中,應用教學評價可以督促學生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是為教師提供針對性反饋信息,幫助教師認識到教學所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但是傳統的評價方式中,往往僅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的標準,而忽略了對學生從職業化的角度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中職語文的教學評價,要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進行分專業考核評價。比如,由于每個專業對學生的技能要求的不同,所以應當制定不同的語文學習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制定針對性、差異化的評價標準,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共同提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內容呈現生活化,結合生活實例,便于學生理解。例如,在教學過程中以新東方俞敏洪董事長為案例,讓學生知道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的重要性,更需要熱愛自己的職業,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并為自己的目標作出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走向成功。又比如,各行各業的榜樣人物故事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順勢引導、培養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為未來職業的成功奠定基礎。
強化中職學生的應用寫作,培養從業的專業技能應用是和企業接軌的一種教學措施,寫作作為中職語文課程教學中主要的教學目標,培養應用寫作能力對中職階段學生未來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現階段在我國的中職學校中,大多還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而語文這門學科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課程,也是為了更好培養中職學生的專業技能而服務的。因此在,中職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強化中職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而不是生搬硬套其他院校的語文教學方法。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應該首先明確語文這門學科和中職學生的專業學科之間的關系,從而準確定位,這樣在語文教學時才能確定適合中職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方法。另外,還應該開展與中職學生專業課程相應的寫作訓練。例如,在中職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中可以開設商務文書的寫作訓練,而在中職學生的文秘專業可以開設公文寫作訓練,在專業課程中開設寫作訓練可以很好地提升中職階段學生的從業技能。
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校和教師本著實際企業對員工的職業技術和能力的需求,對中職語文教學進行深入改革,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引導職能,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創新語文教學閱讀模式,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識字基礎,完善語文教學的評價機制,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對學習的自信心,有效實現中職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改革,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較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