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炎
(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湖濱小學 江西 九江 332000)
在新課程背景的影響下,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重點增強學生基礎知識的模式逐步轉變,現代的教學課堂中,更加重視對學生良好品德素質的提升和培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和意義[1]。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現狀以及學生的接收能力,通過行之有效的方式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把正確的思想以及認識傳達給學生,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為學生以后的發展道路奠定堅實的基礎,以下將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常會應用一些有趣的前言和引子把課堂教學內容引出,這樣能極大的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也會更加感興趣。比如說對某個地區或者是某個景點的景色進行講解時,可以以探討旅游經驗以及旅游計劃為切入點,把具體的景觀和景色引入,在課程講解的過程中,以音樂、圖片以及視頻等形式將具體的課程內容直觀化、具體化,讓學生在濃厚的氛圍中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魅力和氣魄,通過德育內容的滲透,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在給予學生具體美好感受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2]。再此基礎上,可以將保護國土資源以及為國家的整體發展和建設做貢獻等具體的思想進行滲透,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能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1.語句分析與品讀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
在人們進行情感表達的過程中,語言文字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載體,是進行思想與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現代小學語文課程中蘊含的德育思想是非常豐富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德育思想融入到語句的分析與品讀中,與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把美好的情感傳達給學生。例如在對具體景物的描寫進行品讀與分析時,在講解具體的修辭手法以后,指導學生勾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讓學生自己講出喜歡這句話的原因。比如說對小草的具體描述中,應用了 “偷偷地”和“鉆”等擬人詞,教師在課程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在此處融入德育教育,“偷偷地”這個詞的應用反映出小草不聲不響悄悄生長的樣子,“鉆”是對小草頑強生命力的真實刻畫,在此基礎上,對小草的生長特點、頑強生命力的體現與學生一起探討分享,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春天的美好與小草頑強不屈的生命力,促進學生堅韌品質的形成。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更加深刻的體會其中的深意[3]。
2.利用朗讀模式,促進感情的培養
朗讀模式的應用對體會文章的意境具有非常大的幫助作用,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無形之中深入文章內容,與作者在情感上達到共鳴,幫助學生加深記憶與理解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得到更好的德育教育[4]。以小學語文課程中《釣魚的啟示》來分析,就詹姆斯獲得與放回鱸魚的過程中其內心的情感變化、父親說話的內容、詹姆斯哭喊的場景等具體情節進行反復的朗讀與體會,感受詹姆斯整個釣魚過程中內心的情感變化以及父親對孩子良苦用心的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誠實的價值與意義,培養其遵紀守法以及誠實守信的品質。
閱讀與寫作是輸入與輸出的過程,寫作的過程是自身觀點與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能力,都是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重點培養的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促使學生對自身的真情實感以及真實想法進行表達,為了將德育教育更好的融入到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選擇貼近生活、真善質樸的題材,促進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與表達。教師可以將《我的老師》、《我親愛的爸爸媽媽》以及《我最喜歡的人》等作為常規的題材設定,讓學生學會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對生活中發生的人和事進行細微的總結,感受人與人之間微妙情感的變化與生活的美好。在寫作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側重于對敘事進行描寫,在寫作的過程中,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發展與結局進行詳細的敘述,并表達出自己獨立的見解,使學生的情感與思想得到升華。同時要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并就自身的真實經歷進行寫作[5]。
德育教育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課堂教學與課下作業都是進行德育培養的良好契機,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思想教育水平,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性的作業練習,以《誰打碎了花瓶》一文為例,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站在列寧的角度上,以書信的形式對姑媽進行道歉,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回想自身的犯錯經歷,開展闡述自身犯錯事實的活動。通過針對性、系統性的訓練,培養學生誠實、勇敢以及敢于承擔責任的優良品質。
綜上所述,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和意義,教育工作者應該結合德育教育的內容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養成情況,采用潛移默化的教育模式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以促進其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