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文芳
(江西省瑞金市第二中學,江西 贛州 342500)
隨著教學的改革,教學大綱中對于教學方式提出新的挑戰。老師在教學中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批判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對事物進行公正、全面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批判性思維是指學生通過積極地思考,獨立的分析判斷所學英語閱讀包括的知識點、背景、理論、精確性等,進而對學習任務做出科學判斷,對英語閱讀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更好的理解英語閱讀的內涵。深層次的閱讀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英語閱讀的價值和功能,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思維評判過程來分析、指導學生的閱讀思路,培養學生的動腦能力,使得學生在英語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1]同時,老師在教學中使用與學生思維方式相契合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閱讀文本,形成以篇為單位的教學思路,有助于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水平。
比較式教學是老師以比較閱讀為載體,使學生通過對比分析、歸納總結的渠道來提高英語閱讀水平。高中英語課本中的每個單元都包含著不同的知識點,每個單元都可以作為教學典范,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無需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素材的引入,老師可以跳出固定的篇章文本,將具有相似教學目標、語法作用以及文化背景的單元閱讀進行刻意的橫向或者縱向地對比、分析,使得學生在閱讀對照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每個單元的內容,發現每個單元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培養學生評判性思維,使得學生在對比分析中更加熟練地掌握每個單元的知識點,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發散式的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較會更加的靈活,這種教學方式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更加偏重于閱讀的內容,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揮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方位、多角度、大空間的教學思路開展開放性的教學活動。該種教學方法是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從一個點出發進行全方位的擴展,打破傳統的局限式教學模式,突破知識結構或者結構框架的束縛,是一種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突破與挑戰。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對每個單元的語法、文化背景等進行多方位分析,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拓展。[2]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發散式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從新層次、新角度對篇章進行學習與賞析,有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與個性的發揮,促進學生評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都是以老師為教學主體,課堂上一般由老師進行提問,學生進行回答,一味地知識灌輸,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地位,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動腦能力的培養,束縛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形成。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老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出質疑。如果學生在閱讀中只是進行粗略的閱讀,簡單了解閱讀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聽老師進行單方面的講解,而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將不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因此,老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學任務的完成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與眾多因素有關,在老師眼中師生關系關系也許并不重要,但是對于學生來說師生關系是學校中重要的人際關系,對于學生的學習情緒等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老師應運用現代的教學理念,構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應該準確進行自我定位,扮演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的學習中做好引導工作,確立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3]使得學生敢于在課堂上與老師進行問題研討,敢于提出問題、說出自己的質疑,促進學生英語閱讀批判性思維的形成。
有效的學習方式可以分為三個步驟:課前預習、課上認真聽講和課后復習。學生提前進行課前預習可以提前發現問題,找到自己難以理解的內容,進而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重點聽這一部分內容。課上認真聽講是進行學習的必要環節。課后復習是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進行溫習、鞏固,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使得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課堂知識。課后交流總結是課后復習的方式,在交流總結中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交流總結可以使得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閱讀知識點,更加深刻地理解閱讀文本內容。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評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更加平等的姿態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習,樹立學生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敢于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在教學中應用比較性教學手法、發散式教學方式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方式和知識結構的束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由被動變主動,鼓勵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使得學生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有助于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