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愛華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青云小學,云南 昆明 650051)
小學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容易養成學生良好的習慣,學生學習的好習慣一旦養成,不僅對語文學習具有積極意義,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學工作者也要不斷努力,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有效的培養。
在做任何事情時,如果能夠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就能夠使事情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能夠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對小學課本中的相關內容進行課前預習,學生就可以對自己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能夠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緊跟教學工作者的思維,并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提前思考。有部分教學工作者認為,小學生年齡小,不會預習,即使布置預習的任務學生也會半途而廢。筆者認為,這一觀點太過于片面,雖然開始小學生可能并不懂預習的本質內容,但是教學工作者可以對學生進行耐心的引導,幫助由小范圍到大范圍的預習,慢慢的學生就會適應這一學習環節,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把握預習時間,以免學生產生厭煩心理。
例如,在對小學語文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文章進行學習之前,教學工作者可以針對課文中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為學生布置階段性的預習任務,首先,可以讓學生針對課文進行通讀,畫出自己在閱讀中的生字、生詞;然后讓學生進行觀察,總結文章中一共出現幾種小動物;最后,讓學生們試著去記憶常見這幾種小動物的腳印形狀。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對學生的預習習慣進行培養,才能夠逐漸幫助學生適應這種學習形式,慢慢形成預習習慣。
對文章進行閱讀與朗讀是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環節,通過對文章進行閱讀與朗讀不僅能夠對學生的語文感知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同時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口才,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另外,如果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養成閱讀與朗讀的習慣,也可以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對文章技巧的運用能力,從而為教學效率的提高也能提供一定的保障。最后,讓學生針對大量的文章進行閱讀與朗讀,還能夠不斷地積累素材,從而提升寫作能力。因此,幫助學生養成文章閱讀與朗讀的習慣在小學階段學習習慣的培養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筆者認為,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意識,養成良好的閱讀與朗讀習慣。
例如,在對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閱讀文章進行學習時,教學工作者可以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通過示范閱讀、領讀、自主閱讀、分組閱讀以及分角色閱讀等多種閱讀形式進行學生閱讀意識與閱讀習慣的培養,只有運用多樣化的閱讀方式,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樂于接受這種教學模式,從而形成對文章的閱讀意識,并為閱讀習慣的培養奠定基礎。同時,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學工作者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將一些閱讀技巧傳授給學生,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在讀文章的過程中才會更加富有表現力與感染力,充分地讀出文章的感情,從而使學生樂于閱讀,并逐漸將閱讀變成一種習慣。
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再加上自制能力較差,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難免會出現走神、做小動作的現象,無法跟著教學工作者的教學步伐,更無法對自身所學習的內容進行記錄與總結。面對這種情況,教學工作者就要在上課的過程中制定嚴格的上課制度,與學生約法三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可以將班級中的前桌同學設定為一個學習小組,并選出小組組長,在上課的過程中讓小組之間的組員進行相互監督,如果有不認真聽講,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對其進行及時的提醒與引導。例如,在對小學語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總結時,某位學生只是一直拿著筆在胡亂地畫東西,那么就要讓小組內的同學或者是同桌對其進行指導。
其次,教學工作者也要在這一學習環節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督,在學生記錄知識點、總結學習內容的過程中要不斷巡視,看看學生是不是按照教學工作者的要求進行學習,如果發現沒有按照教學工作者要求進行知識記錄與總結的學生,教學工作者要掌
握原因,并對其進行耐心的指導,改掉學生的壞習慣,幫助其養成記錄與總結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不僅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同時也能夠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教學中,老師不僅要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經驗,還要不斷地開發和利用新的教學資源,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氣氛,促使學生學習好習慣的養成,使語文教學變得輕松、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