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抒宇
(遼寧省本溪市第26中學,遼寧 本溪 117000)
初三學生面臨中考,時間極為緊迫,復習過程中的導學案的編寫很重要。它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為學生爭取寶貴時間,并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好習慣。在總復習期間它能成為學生總結知識體系的路線圖。我根據這兩年的探索,有了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按課型劃分導學案:
為了保證導學案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我們花費整整三周的集體備課時間進行研究,并在網上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經過反復推敲,最終決定英語學科的導學案按照課型進行劃分,具體分為以下課型:聽說課,閱讀課,語法課,寫作課四種課型。每種課型當中又分為:預習案(即在課前使用);講解案(即在課中使用);檢測案(即在課后使用)。
二、每個課型由專人負責,不采用輪換制。九年英語組每兩個人負責一種課型,這樣下來編寫者總結經驗,熟能生巧,進而做到精益求精。雖說術業有專攻,但集備時大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我們的導學案真的是集眾人智慧采眾家之長。
三、以下簡單對四種課型的導學案進行說明;
(一)聽說課
預習案部分先將本課生詞,短語及句子以漢譯英形式呈現,但要為學生劃分好區域。比如1a-1c部分,2a-2c部分,這樣方便學生查找,為初三學生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講解案部分是課上使用的,中考雖沒有聽力,但有時在聽力中會夾雜知識點,所以每節課我們會將聽力中的重點句子以填空的方式呈現。每單元A部分的2d對話也是這樣處理的,留空的對話相當于腳手架的作用,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對話。通過留空讓學生有意識地關注一些關鍵詞和短語的運用,并能訓練學生通過上下文來推測遺漏的信息,加強學生對語境語篇的認識,為中考試卷中難度較大的補全對話一題奠定了基礎。講解案部分嚴格按照課標和近兩年考試大綱范圍執行,不貪多,不設難怪知識點,也不拓展太多,以免喧賓奪主,讓學生覺得冗長繁瑣。檢測案部分主要以近五年真題為主,作為本堂課的反饋部分,時間控制在5-10分鐘,盡量做到精講精練。
(二)閱讀課
八年級時我曾到延吉參加新閱讀與寫作觀摩課培訓,當時給我的觸動很大,回來后以相同的模式做了一節閱讀示范課,我們的導學案也基本采用這種模式。即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after-reading三大塊,也就是讀前案,讀中案和讀后案。讀前案仍然是掃清障礙,分段處理生詞,短語,這部分很好地為閱讀的高效課堂起到鋪墊作用。讀中案是閱讀導學案的靈魂,這部分我們采用先整體后細節的方法,分段閱讀過程中,為避免形式單一,也為了與中考任務型閱讀接軌,我們大家研究以問答題,表格題以及思維導圖等形式呈現。目前閱讀導學案是組內運用的最為得心應手的導案。
語法課導學案
首先也是預習案,要把本課主要的語法點闡明,比如定語從句要交代概念,讓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什么。接下來將Grammar Focus中的句子以漢譯英的方式呈,經過對這些句子的觀察,總結出規律。課前再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他們對自己的答案進行討論,看看大家得出的結論是否一致。英語的語法是有規律可循的。再比如初三的難點被動語態,當學生掌握了規律,教學難點也就不攻自破了。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教師的教學如魚得水。
第二部分是講解案,將語法項目由易到難,由一般到特殊地呈現,其中配有例句,例題,最后是檢測案進行當堂反饋。
寫作課學案寫作課是初三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又是學生中考中的薄弱環節,但是在我們的公開課中也是最為少見的。因為誰都知道寫作課不好上,工作至今我聽過的寫作課更是寥寥無幾。這個學期九年級拉練課,我們英語組迎難而上,決定對這一課型進行嘗試,大家認真準備,專心研究,經過提煉總結,更加完善了寫作課的導學案。在預習案中現將作文的話題明確,并將作文中可能用到的短語,句子和過渡連詞過渡句羅列出來。其次要讓學生學會審題,如何破題是寫作課中最需要細化的東西,學會審題最起碼讓學生在中考作文上不至于跑題。導案中引導學生確定人稱,時態以及作文體裁等要素。在講解案中我們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建作文框架,也就是列提綱。針對謀篇布局我們設立了三大塊內容:

作文當堂完成,老師至少講評兩篇例文。在導案最后要給出一篇范文。
這四種導學案的共同之處就是開頭和結尾。開頭都要明確學習目標以及重點難點,結尾都要給學生留出隨堂筆記的位置。在個人備課過程中我們的老師需要注重的是課本知識的深化和遷移,不應該是課本內容的翻版。
這半學期下來老師們說感覺到課堂上講得少了,輕松了許多。學生在課堂上脈絡更清晰了,思維更開闊了,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了。我們還要向著“給學生一個機會,還老師一個驚喜”這句話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