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成虎
(甘肅省和政縣梁家寺東鄉族學校,甘肅 和政 731200)
在知識經濟時代,衡量一個人素質的高低,不再只是簡單地看其知識量的累積多少,而是主要看其建立在合理知識結構基礎上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強弱,今天,為了培養21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人,就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學生素質的培養和發展,離不開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可以說,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直接關系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主要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覺、主動、創新地學習,以自我為主體,主動的配合教育者完成教學任務,選擇教育者給與的正確的影響,形成具有個性化特征的意識體系,并且能動地把思想外化為行為這樣一種屬性”。
作為長期從事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工作者,在教學中大力轉變教育觀念,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處理好知識掌握與學生發展的關系就責無旁貸,那么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首先是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這是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前提和先導。初中思品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高尚道德情操、正確思想方法以及法律觀念、社會發展常識和基本國情等方面的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已不再是教師,教學的內涵是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一種氛圍和機遇,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環境里得到輕松自由地發展,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真正含義不是給學生以多少現成的結論,而是揭示知識產生、發展、形成過程,繼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習慣,同時還要明白教學的關鍵,是要淡化教師的權威,使學生思想解放,在沒有任何顧慮、顧忌和心理壓力下,在一個討論、探究的氣氛中去參與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
其次是著眼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這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核心和落腳點。
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是一種純粹的知識灌輸,生硬說教,模式固定,這種教育教學模式,只能把學生變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和學舌的鸚鵡,教師主宰課堂,生怕哪一點知識講不到位或強調不夠。課堂上則出現唾沫橫飛,口干舌燥,學生則死氣沉沉,昏昏欲睡。殊不知,這樣做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剝奪了學生作為主體進行思考、從思考中獲得經驗和知識的權利,同時也不利于學生主體性地發展,更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那么應該怎樣在主體地位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經過教育教學實踐探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教育是一種互動過程,是教育者與學生的雙向互動過程。”在思品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具有主體性。但一方面某些教師過分放大了自身的主導作用,一味地灌輸,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和實際情況;另一方面學生又忽視了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被動的學習,學生主體地位迷失,師生間主體錯位。教師應給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創造一種適宜的環境,給學生以自主思考、發言空間,初中生思維靈活,思想激進,在很多情況下,都想表露自己的觀點和心聲,如果沒有一個適宜的環境作為載體,學生的思想就會受壓抑,甚至導致不健康因素出現,而不利于學生創造精神的發揮,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努力讓學生發表見解,以激發其創新意識的培養。發表獨立見解是創造力的萌芽。
好奇、好問是青少年的天性,是一個人聰明的表現。思考、創造從問問題開始,有了問題才能進行。如果不能針對學習內容提出切中要害的問題是不能進行創造的,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更重要。提出問題,尤其是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的體現。成功的教學應該是越教學生問的問題越多,并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增強提問質量,由此使學生認知活動升華為創造活動;因此教學應該把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放在首位,決不可扼制學生的創造天性。在學生提問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消除學生膽小、畏難情緒。中學生好奇心強,思維異常活躍,一些想法和問題常出現,但多數學生可不敢或不愿向老師提出,這時教師就要放下架子,采用師生互問互答,平等交流的方式,即聽別人的意見,又談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心理上消除師生間的隔閡,認為老師可親,慢慢地就會養成發問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妥善處理學生的提問,對獨到之處給予充分肯定,對有錯誤和不恰當之處,老師要采用恰當形式,巧妙的予以糾正,切不能簡單地加以指責和否定,挫傷其自尊心,打擊其提問的積極性。另外,在提問方面,老師對學生期望值不能太高,對學生的質疑應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一個沒有個性的人是絕對不會有任何創造的。初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獨立性在增強,個性品質在突出體現。教師一定要珍惜和重視學生個性品質的表現,即珍惜和重視學生對現實神圣事物的褻瀆、否定,對權威的拒絕、批判。鼓勵學生想別人不敢想的事,說別人不敢說的話,走別人不敢走的路,沒有冒險精神,沒有個性的解放,沒有良好的個性品質,具有創造力是不可想象的。不斷培養學生的個性,是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的內在要求。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只有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著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并同時處理好知識掌握與學生發展的關系,注重學生學習主體作用不斷發揮,才能使素質教育真正進入課堂,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