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紅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第四中學,河北 承德 068250)
通過研究性學習進行探索和構建完善教學方法,促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多樣性,促進信息技術課堂初中生研究學習能力、信息獲取能力、交流與管理能力、分析信息能力的提高。
研究性學習既是一門獨立開設的課程,又是一種能夠滲透于其他學科課程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目的,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和創新實踐的精神,著眼于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學習方式。
1.課題及其類別
初中信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大致有以下四類:
知識探究類:這是研究課題中的最低層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查閱文獻,搜集資料,體驗探究的具體行動,最終形成報告總結。
學術研究類:學生在課題教學的過程中,對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某一小節感興趣,便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研究題目,最后寫出研究論文。
社會調查類: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研究性學習之外,還可以將研究性學習融入社會,對社會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進行調查,分析總結,然后撰寫調查報告。
創造發明類: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最深層次的目標便是創造發明,這也正是新課程教育改革要求學生應該具有的創新能力。
2.問題的由來
研究性學習的選題多數選取于生活實踐、報紙雜志論文、熱門話題、教參提供的課題。
3.如何選題
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擁有獨立自主權,選題時也不例外。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特長和愛好選擇合適的研究題目。
研究性學習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完成體驗階段、表達交流和反饋階段。在研究性學習實踐過程中,這三個階段是相互交叉、相互推進的。
1.進入問題情境階段。這個階段是教師帶領學生參觀訪問,或者組織一些團體活動,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
2.完成體驗階段。本階段中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資料,學生應了解如何有效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資料的價值,最后綜合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
3.表達交流和反饋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將取得的收獲進行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或口頭報告材料。通過各種方式展示成果,從中反饋出有效信息。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中,課題研究屬于一般的課題研究,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為了拓展學習范圍,自主探索某一方面知識,獲得學習體驗后將其內容轉化為研究課題的形式進行主動的探究,最后形成學習報告。
1.創設問題情境。李某上網時無意間進入一個國外網站,該網站介紹說,如果接受它發過來帶有廣告內容的電子郵件,上網就能免費,于是就在網站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郵箱等資料。兩天后他收到一封來自國外的航空信件,說他中了26萬元現金大獎,但需電匯250元手續費,且兩天就能將現金送到。李某將信將疑,到銀行咨詢。銀行職員告知他,最近到銀行辦理這種匯款的人特別多,懷疑這有可能是國際詐騙,目的就是騙取一定數量的手續費。于是,李某報了警,公安局通過跟蹤調查,發現所有把錢匯出去的網民,均沒有獲得相應大獎。
2.任務活動。在信息時代,各種信息目不暇接,撲朔迷離。今天,同學們的任務就是幫助自己和老師鑒別評價信息。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如何鑒別和評價信息,并且最終形成一份報告向老師和同學介紹你所了解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
3.活動過程
分組:5人為一組,自由組合,選出組長并確定相應任務。
階段一:收集并閱讀關于信息的鑒別與評價的相關知識。收集資料是第一步,就是多問幾個為什么。了解相關知識,完成最終的報告需要大量查詢相關資料。
研究指南:①課題背景中出現哪些問題?②為什么會出現大量信息的泛濫?有沒有什么措施可以改善信息泛濫的窘境?③“信息污染”與“環境污染”有何不同?為了防止信息污染,我們可以做些什么?④信息犯罪的構成有哪些渠道?生活中是否遇到過他人利用竊取信息犯罪的情況?如果有,你是如何處理的?
階段二:實施課題研究。在這個階段,學生需要付諸行動,按照之前準備的案例進行分析,以文字、圖片等形式保存信息,并按照一定的邏輯將這些分析結果串聯起來,最后小組選出一個比較擅長做PPT或Word的同學將所有信息制作成一份報告,用事實來證明自己能夠將了解到的鑒別與評價方法展示給同學和老師。
階段三:展示、評價。參照評價標準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和評價,并以此對學生進行督促。
本文所述的設計已經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并已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激發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