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業 徐炯華
(甘肅省白銀市第二中學,甘肅 白銀 730900)
單親家庭形成的原因來自許多方面,包括心理層面的、生活層面的以及各種社會因素,對于既定事實有時我們無法改變,從源頭入手改善這一現象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因此我們要以心理問題為切入點,歸納學生心理特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教育中關注學生心理狀況,了解學生受家庭因素影響的程度,找到問題并在教育中予以協助和引導,最終實現教育目標以及保障學生身心同步健康發展。
毫無疑問,家庭變化不僅僅涉及家長,家庭中每一個成員都會受到影響,尤其是正處于發展階段,三觀還未完全形成的學生,他們正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黃金時期,任何變故都能輕易影響和改變他們的成長軌跡,家長是成年人,有社會、生活的雙重身份,成熟的心理能保證情緒良好抒發與宣泄,而學生年齡小,心理情緒易受影響,排除家庭成員,很難對外人打開心扉,表達想法,長期如此不利于未來發展和學習。家庭原因容易在學生心理留下烙印,心理訴求長時間得不到滿足會讓他們出于自我保護,反抗、敵對任何外來人員和因素,產生叛逆心理,影響情緒發展并易受不良影響,做出錯誤選擇。在封閉與自我保護中,可能因為不愿與人交流,表達自我,沒有被同學了解和理解而遠離人群,孤獨無助中容易產生不滿和抑郁心理,傷害自我的同時不利于交際能力形成與發展。單親家庭的學生在缺乏關愛的情況下,感覺自身與他人相差很多,易滋生自卑情緒,做事因為很少被鼓勵而信念感低,缺少自信,另一方面,自尊心強的情況下,出于比較,部分學生會提高自我要求,竭盡全力要求自己不能出錯、做到最好,達不到要求就會產生巨大心理落差,情緒的不到疏解就會產生強迫心理,身心發展深受其害。
單親家庭的學生,家庭經濟等因素只靠單方家長支撐,在生活中往往因為忙于工作和應酬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培養。在缺少關愛和理解的環境下,時間長了,學生就會將情緒投射在心理和行為中,情緒、想法無人傾聽,出于舒適因素影響,他們會關閉心靈與外界隔絕,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冷漠對待任何人和社會活動,除非有人幫助和引導,否則這種主動封閉很難改善。單親家庭的學生在缺乏關注的成長中,內心一般較他人成熟,家長認為不被看重的事物,在他們眼中往往不同,在對比他人家庭時,較期望值太遠而產生的心理落差會讓他們認為自己低人一等,自卑又缺乏信心。
一個人在成長中遇到的任何問題和傷害,都需要時間去慢慢修復,短期內會保護自己不再遭受同樣打擊。單親家庭的學生也因為怕被傷害,內心敏感多疑,較難接納他人關心,害怕再被傷害而拒絕他人幫助,任何接近和關心都可能被過度解讀,在人群中他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都被無限放大,懷疑在內心生根發芽,長期如此,會限制眼界,內心狹隘又固執己見,漠視別人善意的提醒和建議,在成長中遭受更多磨難,不利于未來發展。
每個學生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世界上不存在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地,即使長相相同,內心情緒和心理發展也不相同,所以,針對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應該注重個體差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因勢利導,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心扉的敞開與關閉難度相當,同等重要,因此,不能一味的要求學生去達到某些要求,解決心理問題要注重方式方法,學校教育應該主動地去引導學生放下防備心理,在訪談和電話中傾訴內心想法,接納教師善意的幫助,在心理建設和輔導中,找出問題根源科學解決,從完善學生全面良好人格出發,時刻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培養。
雖然單親家庭的學生家庭結構不夠完善,但良好的班級學習、生活氛圍也能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健康發展。因此,教師要改善現有班級環境,營造一個友好、和諧的氛圍,讓單親家庭的學生在積極向上的班級集體環境中,更好地學習、生活,充滿熱情地去擁抱未來,實現自身的健康、全面發展。
單親家庭學生問題的解決,要從心理視角出發,具體分析學生心理特征,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和形成原因,在學校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學生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優化班級環境,讓學生在良好教育環境中完善人格培養,實現全面健康發展,不懈努力成為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