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松
(羅甸縣邊陽鎮栗木中學,貴州 黔南 550102)
初中數學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學好數學不僅需要學生具有抽象的數學思維,而且還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能夠理解數學復雜的公式和概念。因此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枯燥乏味,有的學生對數學存在畏難情緒,對于大量的數學公式和概念難以準確記憶,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把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就可以增加課堂教學效率,尤其是運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把數學概念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更快的理解和記憶數學公式,因此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將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可以讓抽象的數學教學知識變得更加具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內容感覺更加容易。這是因為教師將數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表達出來,將數學知識活靈活現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感官刺激,而且還能夠創設特定的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數學內容,多媒體展示出來的圖像、視頻、音頻、動畫、資料,更容易使學生接受,而且這種教學探索知識的過程與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習慣更加符合,所以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思考。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將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立體圖形,用圖片、動畫形式展現出來,學生能夠更加形象直觀的觀察圖形,幫助學生更快的理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本質。
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具有強大的表達能力。傳統教師通過板書或口述的方式給學生講述知識,而多媒體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直接聯系表達出來,尤其是在一些數學演示實驗中用多媒體表達能夠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使教師開展試驗教學工作也更加方便,學生也更容易理解。例如在學習三維直角坐標系時,傳統的板書難以表達三維空間結構,運用多媒體可以直接建立三維立體空間,在空間中的任何坐標點都可以用各種不同顏色標注出來,用動畫的形式在學生面前也是出來,可幫助學生更快的理解三維坐標中如何定位,增加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又如:在講《可能性》一章做“轉盤游戲”時,如果學生自己制作轉盤,不僅會耽誤學生大量的時間,而且人工制作的轉盤做工粗糙,轉動缺乏靈活性,難以充分體現游戲的公平性和娛樂性。但是使用“Z+Z”智能教育平臺,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在“Z+”智能教育平臺,每個學生都能夠制造一個虛擬的轉盤,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只需按鍵就可以實現轉盤轉動,轉動次數都是隨機性的,能夠保證數學游戲的公平性和娛樂性。
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教師還可以根據班級內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創設、模擬各種教學情境,借助信息技術提供的豐富資源來創設教學過程。運用文字、聲音、視頻、圖片不但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數學事業,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形成發現探究式學習習慣。比如初三幾何“探究性活動:鑲嵌”,可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進入問題情境階段,教師投影“美麗的鑲嵌世界”,把學生引進一個五彩繽紛的圖案王國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種問題。第二階段為實踐體驗階段,學生利用校園網資料,搜集一些平面鑲嵌圖案,在教師的啟引下,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探究各種問題,并總結規律和歸納結論。第三階段為表達交流階段,每組學生把探究成果貼在“我的成果”目錄中,互相交流,對比,歸納。特別一提的是,教師提供了邊長相等的正多邊形,配上不同顏色,鼓勵學生設計一、二個地板的平面鑲嵌圖,課堂氣氛頓時高漲起來。排列出的圖案千姿百態,有些圖案大出教師意外,很有創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下的數學教育中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優勢為數學教學服務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之一,再加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初中數學教學已經成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將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應有盡有的教學服務。尤其是在當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已經成為以知識為中心向以資源為中心轉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以任務為驅動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因此我們說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和數字化學習環境,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探究知識的重要工具,它提現了強大的服務功能。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數學能力,甚至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為數學提供服務,這樣對于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