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凱 劉軍英
(河北省容城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容城 071700)
一個喪失文化自信力的全盤西化民族,本質上還擺脫不了西方的文化附庸,談不上真正的獨立和強大。追本溯源還是我們教育的缺失,宣傳和弘揚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我國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支,是民族凝聚力和精神文明的動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進而肩負起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歷史使命。讓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回歸,引領學生找到我們的精神家園!
一、通過學習和了解民俗,讓廣大青少年獲得民俗文化的知識,讓學生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培養他們愛祖國、愛民族、愛鄉土,愛家人的情感,使學生充滿民族自豪感,擁有民族自信心。如何使學生在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同時打牢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擁有開放的文化心態的同時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培養文化傳人成為學校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
二、豐富和提升廣大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科教學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是幫助學生確立全面的文化選擇觀,對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文化導向,從多學科多角度多方面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繼承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
三、學會優雅地對待人生,完善自我,幫助他們應對各種人生問題。民俗文化涉及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當我們遇到困難時,就會想到精 衛填海、愚公移山;當我們喜慶豐收時,就會敲起鑼鼓,賽起龍舟;過新年時要掃塵、貼春聯、貼門神,元宵節要放煙火、舞龍燈、猜燈謎;遇到婚喪嫁娶時,會很自然地到民俗中去尋找最佳的操作方案……
四、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民俗文化的因素,讓民俗文化帶給青少年更多的靈感,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五千年民俗文化的滋養是學生創造的源泉。在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成為中國民俗文化的傳播者,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有一話說得好“德藝雙馨”不管在哪行哪業都把德放在首位,我們作為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更應該做到德高技精。以探索一條渠道讓學生在提高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愛國主義情懷,弘揚民俗文化為出發點。培養德藝雙馨的學生為目標,可以有以下幾點收獲:
(1)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信心,回歸民族精神的家園。
(2)讓學生更多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各學科通過與民俗文化學科的教學內容相互融合,不僅豐富學習了文化知識,而且開闊了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3)通過各科之間的相互融合,各教學點同步更能加深學生對學習知識的掌握以及融會貫通。為今后更好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崗位競爭力。
五、針對現在各學科教學,各自作戰缺乏學科之間的融合性,我們在各學科教學的基礎上找到一個既能弘揚傳統民俗文化,又能使各學科教學互相融合,充分達到教書育人目的。
(1)教學上從單兵作戰到多學科相互融合,開啟多學科之間的相互協作模式,使教育教學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2)實現教學思維模式的多元化。
(3)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增強實踐操作能力。
六、繼承傳統文化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發展。通過課題研究讓學生了解品味廣博厚重的民族文化在傳承與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保證學校培養目標的落實。
(1)促進教師發展。通過課題研究促進我校教師轉變工作方式,體驗到民族教育的樂趣和價值,喚醒教師們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努力進行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形成一批既具備新課程理念,又具備新課程教學能力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2)培養高素質酒店服務人才,以適應雄安新區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發展要求。
七、中國傳統文化在職業教育中滲透的必要性,在職業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對于學生提高人文素質、健全個體人格、豐富審美眼界、推動科技創新都大有裨益。
(1)有利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弘揚民族文化。青少年學生群體的思想普遍較為活躍,其思維方式與價值觀等有時會受到誤導而出現偏差,這就需要傳統文化加以熏陶。我們如今正積極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根源于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
(2)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傳統文化為青少年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予以文化上的支持,如傳統文化中儒家思想所倡導的人性關懷、自強不息精神,憂國憂民、竭誠盡忠的愛國精神,都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在校實踐以及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均需具備的素質修養,主要由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及專業技能等部分組成。傳統文化中敬業樂業、勤業精業、誠實守信、以禮待人、義利兼顧的道德意識對職業素養的養成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八、酒店服務與管理專業多學科的相互融合與協作,形成課程特色。生成一批由師生共同完成的課堂教學案例、課堂教學實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的小舞臺上,有機會展現自我,提高學生的民俗文化素養體現各學科之間相互融合共同育人的功能。
九、在職業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對于學生提高人文素質、健全個體人格、豐富審美眼界、推動科技創新都大有裨益。
(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中等職業院校學生在校實踐以及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均需具備的素質修養,主要由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及專業技能等部分組成。
(2)有利于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借鑒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之道真正做到文化育人、教育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發揮潛在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