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
(鳳城市石城鎮九年一貫制學校,遼寧 鳳城 118100)
新課標指出,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必須達到400萬字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在教學中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寬泛,學生在學習時需要有靈活的思維,課外閱讀對于學生思維的靈活度起到一定的作用。閱讀能力的高低能夠反應出小學生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水平。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也為小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積累素材。
現在教學中過多的關注點都是在主科,過重的課后作業導致學生沒辦法完成大量的課外閱讀。例如:學校設置了圖書館,安排了閱讀的時間,可是大多數的時間還是被主科教師占據。基本的課外閱讀時間不能保證,學生很難完成大量閱讀。在課后家庭教育中,家長為學生提供的各類書籍以各科教材的課外輔導習題為主,休息日被各種興趣輔導班占據了大量的時間,留給課外閱讀的時間少之又少,小學生缺少自己支配時間的自由,可以閱讀到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機會較少。
小學生對課外讀物的選擇是具有盲目性的,因為小學生還處在好奇心比較強的階段,所以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會以直觀的圖畫、簡單明了的讀物為主,不需要深刻理解的,較少時間可以閱讀完的居多,例如:漫畫、卡通書、笑話書等,這些書籍不需要投入太多思考,不用細讀就能理解,類似書籍不利于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面對各式各樣的課外讀物,學生會在長時間的閱讀習慣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閱讀方式,對于各種類型的書籍的閱讀,有利于形成學生閱讀方向的“個性化”。學生之間互相分享自己對讀物的理解,可以漸漸的形成對新事物的認知,提高文化水平與品德素養。
小學生可以選擇的課外讀物種類繁多,相較于基礎知識較弱的學生來說,閱讀是提高思維水平的重要因素,通過對不同讀物的賞析,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接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學生會在閱讀中,逐漸找到閱讀喜好,擁有閱讀意識,對拓展視野有很大的幫助。
課外讀物對學生的閱讀思維的引導從多樣化的表達方式開始,對于思想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這是一味良藥,使得僵硬的思路變得靈活,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自主學習、分析的能力,并根據自身認知學會多角度的看待問題。課外讀物對激發學生的潛能存在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宣揚閱讀的重要性,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態度,課業的繁重已經使得課外閱讀難以實踐,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閱讀時間,讓學生在閱讀中放松心靈,融入故事情境當中。例如:在班級里設立開放式讀書角,教師與學生分別帶來各自喜歡的課外讀物,增加課外讀物種類的多樣化,經過一輪閱讀后,讓學生寫下對一本印象深刻的讀物的讀后感,在與其余同學分享、討論,讀過一輪后,進行書籍的更換。
教師與各科教師進行商議,提高課堂授課效率,從而減少學生的課后任務,為學生課外閱讀創造機會。培養學生記錄閱讀筆記的習慣,制定每天的閱讀任務,并將閱讀后的所感所想記錄下來,教師規定學生在一個時間段完成幾本書的閱讀,以達到避免學生在閱讀中產生的懈怠,積極的組織學生組成討論組,互相了解閱讀中出現的問題,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添枝加葉。
家長在學生的課后時間,為學生創造安靜的閱讀環境,在選擇書籍方面幫助學生選擇積極向上、宣揚正能量、對身心發展有利的書籍,是學生在閱讀中收獲更多的財富。
一段時間的閱讀后,學生基本具備課外閱讀的基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檢測閱讀成果,及時查漏補缺,對在讀物選擇上出現偏差的學生進行正確引導,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例如,在班級自修時舉行“閱讀經驗研討會”,讓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以及閱讀后帶來的感受與思想上的變化,在互動中學習發現自身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學習他人的優勢。學生在課后時間,合理的制定讀書計劃,有效規劃讀書日程。對于書籍的選擇要帶有目的性的閱讀。比如,名著可以學習一個時代的文明進程,敘事記錄書可以啟發生活感悟,游記繪本可以提高審美觀念等。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推薦適合其發展的書籍來增加閱讀興趣,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提升思維的靈活度。教師與家長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技巧,體會到閱讀對于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從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習水平,促進智力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