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楠 孫沖 班閃
(商丘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河南 商丘 467000)
單純地看,網絡生活展現的是圖像和文字之間的關系,但實質上,他涵蓋的無疑是圖片和文字信息背后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圖片和文字不僅是一中藝術問題,更蘊含著復雜的倫理文化現象。如果缺乏積極的網絡文化價值理性的約束,那么,越來越多的網民就會在面對各種各樣的行為選擇時不知所措、猶豫徘徊,只有給網民制定一定的網絡文化準則的行為指導和約束,網絡主體才能比較容易地做出正確的行為判斷、錯誤的道德行為才能夠被有效的制止。網民在倫理文化要求范圍內反復的踐行,也將會逐漸將其內化為自身自覺的道德意識,從而規范自己道德行為,網絡主體一旦將基本的倫理準則化為自律或者他律的道德意識,它就可以通過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的媒介進行推廣,即使沒有現成的完善準則指導的行為,網民們也能根據那些已熟知的基本倫理準則推斷出何種行為合理、何種行為不可行。
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網吧”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由于網吧通宵營業、價格便宜、服務完善,去網吧打網游自然就成了大學生娛樂的首選。一些不法商家受利益的驅使,為長時間留住顧客“網吧”經營者甚至向客戶提供含有賭博、色情、反動等內容,甚至有提供毒品和非法服務。
近年來,隨著網絡群體的不斷擴大,網絡游戲也的得到了更加全面的開發,一部手機可以涉獵到各種魅力十足的游戲,游戲的莫大吸引力致使大學生夜以繼日的沉浸其中,不但影響自己的學習更危害著自己的身體健康,有些不正規的游戲為留住玩家,游戲畫面充斥著色情、血腥和反動等信息。
缺少網絡道德方面的課程和要求。目前的高校課程中,與網絡有關的教學基本上都是簡單的網絡知識,很少強調如何高效利用網絡,基本上沒有涉及網絡道德方面的教育問題。網絡道德方面過分片面的追求時效,脫離現實的德育。學校德育教育過分片面地追求“高、大、全”的標準,眼光只著眼于高標準,而忽視了應從低處起,在網絡道德方面過分的追求完成任務,而忽略如何獨立的的完成,導致弄虛作假,抄襲成風。
大學生的社會心理還尚未成熟,且正處于社會心理趨于成熟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社會心理在不斷發展成熟的同時也存在各種矛盾。這種矛盾在整個大學生群體中都普遍存在,也是整個大學生群體共同的心理困境,其具體表現為:自由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增多與監管不到位造成大學生學習怠慢的矛盾;獵奇心不斷增強與缺乏敏銳的辨別力的矛盾;自我意識的增強與自制力薄弱的矛盾;性別發展日益成熟穩定與心理發展的不成熟的矛盾;展示自我的強烈欲望與道德、法制意識的薄弱的矛盾;社會化程度不高與社會化需求強烈的矛盾等等。
隨著網絡人群的擴增,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五花八門、魚龍混雜,并且有西方網絡異質倫理文化的侵略和滲透,解決上述問題最有效的戰略途徑就是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在宏觀方面,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國家要積極組織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上網”,在網絡社會中站直身板。積極開發趣味性豐富、實用性較高的程序,創建健康向上、有文化涵養、適合我國青少年成長的文化網站,通過網絡傳播主流的價值文化,培養大學生健全、高尚網絡道德。在高校方面,高校應加強校園網建設。建設和利用好校園信息網站,精心設計網頁內容。投其所好,從本校大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征出發,設置內容,創建學生喜愛的欄目,促進其健康成長。與此同時還要針對網絡違規、失范行為,誘發大學生網上積極開展討論,引導學生在自由、輕松、開放的氛圍中明辨網絡行為的是非善惡以及網絡道德的基本要求,增強其網絡道德教育的自覺性。
高校應借鑒國內外一些比較成熟和系統的經驗,從高校的實際出發,制定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網絡倫理規范。同時加大監管力度保證網絡道德規范的切實執行,并且有效建立網絡行為監督機制。一方面,創建網絡行為的監督系統。高校應建立專門的網絡監控部門,利用各種手段剔除互聯網上的不良信息,規避互聯網上的不健康內容,并且對大學生的網上行為加強監督和檢查,與此同時私信或者公開檢查的結果,并對違規者進行批評教育和必要的處罰。另一方面,要加強大學生對網絡有關法律法規的學習。
網絡道德教育是一項思想性、科學性、策略性非常強的工作,必須有一支系統化、專業化、年輕化、知識化教育隊伍作為組織保障。在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中都需要做好大學生的思想工作,及時化解網上的矛盾和沖突,防患于未然,目前已經有許多高校創建立有網絡負責政治工作隊伍,但這支隊伍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其表現為計算機操作技能較弱,理論水平較低,工作作風和方法不夠得當。故而當務之急就是要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素質。
大學生網絡道德責任意識的高低是網絡道德建設的關鍵。網絡道德素質的培養必須面對二方面的任務:即“既要成為主體的催生劑,又要成為個體的解毒劑”[4]。其重心在于變網絡道德的約束為大學生自律的行為,并且以網絡道德的責任感約束自己行為,并且以責任為核心來看待其他人格。網絡的個性化、虛擬化更需要網民潔身自好注重自律,注重學習、自身修養、自我提高,培養道德自律。注重培養大學生培養網絡公德意識,使其不聽、不看、不傳播黃毒信息,不在網上進行惡作劇,不拋信息垃圾,不沉迷與游戲,嚴格遵守網絡秩序,文明上網。通過學習、實踐、思考明確自己的道德義務、權利和責任;通過自省克服自己的惡念和陋習,達到道德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