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華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眉山 620010)
高職英語對學生的教學目標同樣包含了“聽、說、讀、寫”四個維度的要求,即高職的學生要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之后達到的一個標準和水平應當是:具備一定英語知識、能夠開口與人用英語交談、能夠看懂并嘗試英文的翻譯或寫作工作。教師應當從這個教育目標出發,一方面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學有效性,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以期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英語。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而興趣將能成為一個學生進行學習的動力源泉。教師要意識到,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吸引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這個環節時,教師的引導和主導作用必須得到充分發揮。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創設適宜于學生進行學習的情景,視音頻的播放或者解說小動畫都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再輔以生動活潑的講說語言勾勒場景,學生上課的專注時間就會保持更久。或者,教師可以在授課前就給學生布置個人或小組講解、講說、講演的課前任務,讓這個任務成為學生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以完成任務為驅動力,自行預習新課內容和查找資料,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印象將會更加牢固;在這種不限形式的成果匯報中,學生對方式的選擇和創新,對匯報的形式整合和借鑒,也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其中角色扮演是學生最愛的講演形式,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尊重學生在匯報環節的主角地位,將課堂的舞臺交給學生自由發揮,或許教師將會收獲一個更加活躍的課堂。
在現代教育技術日趨完善和成熟的今天,基于高職學院的學生也基本配置了手機等移動通訊設備,教師可以大膽嘗試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實現碎片化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教育觀念。線上的學習不限制時間、地點,只要有網絡,就可以從網上海量的信息資源庫里獲取到學生自己想要的信息;線下的學習教師也不一定要固定到某個具體的教室,在安全的前提下,教師也可以嘗試在某個有舞臺的展廳或者戶外的操場上進行“圓桌式教學”,這樣不僅讓學生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也能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對學生的回答和課堂表現也有著獨特的促進作用。而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教師不僅可以用于課堂教學環節,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完成課前預習,讓學生線上接收教師傳來的信息了解課堂教學的地點是否更換;讓學生線上接收教學資源或上課筆記的截圖以便于學生的復習和鞏固;讓學生線上完成作業并發給教師的作業提交等等新穎的方式,不僅讓學生的學習形式可以多樣多彩,還能讓學生利用更多的時間進行鞏固和課外拓展。
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測評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學習效果的檢驗和學習過程的評價。新課改的課程標準不再一味地把分數當成學生有無進行學習、學生的學習是否足夠努力的唯一評判標準,教師不能僅憑一家之言就主觀評判一個學生的英語學習,對于學生來講是十分不公平的。測評的方式可以是口頭提問、口語交談,也可以是試卷模擬、問卷調查,還可以是線上的問題解決和過程分析等等。測評的地點和時間也不要刻板固定,教師可以不定時地抽查,讓學生保持高度緊張的繃緊態度,就減少了部分學生平時劃水、期末臨時抱佛腳的惡劣現象了;教師也可以把測評融入進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提高,在課堂上就快問快答地檢驗出狀態不佳的部分學生即時性的反應,這種方式相較于期末試卷的分數而言可能對學生的考量更加全面,學生也會對自己的得分感覺到心悅誠服。
英語教學固然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但是教師的教學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教師必須養成終身學習和教學反思的良好習慣,因為教師不僅能夠在它們的幫助下早日形成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教學風格,還可以讓自己的教學更有魅力和競爭性。終身學習,即要求教師關注教育領域的重大事情,保持對教育行業的洞悉力和觀察力,對教育的領頭人物和事件保持敏銳性和熟悉性;要求教師對新鮮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育理論都廣泛涉獵,注意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以防止教學上的掉隊;要求教師對優秀的成功教學實踐案例進行分析和借鑒,保證自身職業素養的不斷進步,才能與時俱進地教好學生。教學反思,即教師要對自己每一次的教學進行分析與反思。如果教師感到“身在此山不見山”的話,教師可以考慮采用自我評價標準量度表、他人評價、學生評價等多種方式來得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和改進建議,教師在這些信息的獲取和選擇性采納中還要注意減少干擾,也就是部分不真實或者過于偏激的、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評價可能并不需要過分關注。
在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可能會把更多的教學時間耗費在管理課堂紀律和喚起學生積極學習情緒的環節,到了講授新課的時候就不得不快速地壓縮教學內容,或者甚至舍棄掉一部分的邊緣性教學內容,學生想要聽的課外擴展沒聽到,整堂課好不容易安靜下來了,由于教師講得全是理論性的東西,學生更不愿意認真聽講了,或者說聽了之后由于作業簡單或過于繁瑣而失去了作業本身的鞏固意義,最后導致學生慢慢失去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還有一類是英語教學有“讀寫”能力出彩的學生,但是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運用體驗為零。以上所涉及到的兩種典型案例,都是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們需要警惕的反面教材。教師要幫助學生挖掘內心的學習動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對教學方式的變革是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防備心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
如何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其實際意義在于:教師要形成自己的一套符合且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自己在學生學習中的主導和引導性作用,要讓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充滿興趣的,才有可能收獲到有效的教學。這僅僅只是筆者我一個人的看法,希望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