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書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三板橋街道辦事處新長寧小學,貴州 畢節 551700)
6月23日至25日,有幸參加了貴州省鄉村名師張煜、王洪兩個名師工作室在七星關區大銀鎮聯合舉辦的“踐行教學主張,引領教師成長”跨縣區送教送培研訓交流活動。這次活動,聆聽了王洪名師《“三教”引領,淺析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轉變》和張煜名師《教學主張的生成》兩個專題講座。講座中,王洪名師的“三教”理論——教思考、教體驗、教表達,張煜名師的課堂教學要具有“靈動”性——教師的靈和學生的動,兩者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之中,一定要教會學生靈活、準確的語言表達。就當時聽了這點,在我的內心,當然認識到了課堂上要讓學生學會表達的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但是具體做法,感覺依然還是糊里糊涂,不知從何著手。
25日下午,我聽了蔡曉芳老師的《升和毫升》(學生為三年級)的數學課例展示。課上,師生間的對話給了我深深的思考:
師:同學們,我兩只手上拿著的兩個杯子,你們覺得哪個容積大?
生:(學生用手指著老師的左手)這邊大。
師:“這邊”是老師的哪一邊?
生:左邊。
師:誰的左邊?
生:老師的左邊。
師:什么大?
生:容積大。
師:那現在你能把答案連接起來,給大家重復一遍嗎?請舉手!
生:老師左手拿著的杯子容積大。
師:這是誰的感覺?
生:我的。
師:那你能再把它連起來說一遍嗎?
生:我覺得老師左手拿著的這個杯子容積大。
師:這位同學,你真厲害,一下子就能把這個問題回答得這么清楚,太了不起啦!
生:謝謝老師!
以上對話的內容,在這堂課中不時情景再現,學生的說話在老師的點拔下越來越會說話,大部分的學生在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時,都會把回答的語言組織好再回答老師的問題,都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表揚,看他們臉上得意的神情,我的內心,似乎找到我尋覓以久的答案——這不就是教學生學會表達的鮮活的例子嗎?這不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引導與學生動腦思考問題結合的示范嗎?由此我再次從網絡上查閱了關于呂傳漢教授的“三教”教學理念,呂教授指出:“教師的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展和內在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認識,努力培育‘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他還強調要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思維發展,貫穿于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后,呂傳漢教授對現場的研究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希望同學們大膽嘗試將“三教”教學理念應用于職業技術教育實踐,積極探索職業技術教育領域前沿問題。”而現在,張煜、王洪兩位名師在“踐行教學主張”專題活動中,更把“三教”理念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實踐應用,給教師們的課堂教學研究注入了新的血液。下面就具體談談我對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說一說我的粗淺觀點。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地回答。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設置了具體的問題之后,就要讓學生去表達,充分的表達自己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的觀點和看法。教師不能在提出問題之后,擔心學生回答不上問題,于是在學生短暫的沉默之后,把標準答案告知給學生。或者是學生回答得不理想,于是搶過學生的話,把標準填進學生的心靈。學生回答不了老師問題的時候,老師應該思考的是自己給學生的問題是不是方向大了,或者是偏了,或者是不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等,把大問題轉小,把問題的方向明確,把問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回答,好回答,回答好。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就是回答錯了,也應該得到合適的表揚,比如表揚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問題等,錯了不置可否,或者是批評,就會不斷打擊學生回答的積極性,久之學生就干脆沉默,就算能回答也不答了。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問題的有效性。教師所提的問題,盡量要避免一些無效的提問,如“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課堂問題。這樣的問題在課堂中經常出現,學生不用考慮都會異口同聲地高呼:“好!是——對——”在回答的過程中,還要拖著長長的尾音,從而導致了學生思維不集中,聽到別的同學喊,他就跟風的情景不斷出現在我們的課堂,最后學生就會懶得思維。充斥著這種聲音的課堂,當然也是看似熱鬧,實則無效的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回答的完整性。教師要教會學生完整的表達,完整的表達又包含了多個層面。一是要讓學生把回答的語言組織成一句完整的話來進行表達,不能教師提問說出了前半句或者部分,學生只是把后半部分或者是關鍵詞給答出來就行,一定要讓學生把問題的答案組織完整了再進行回答,反之,學生就會養成按老師尾巴、說話只能幾個詞來表達等低層次表達的習慣。二是學生的回答要有針對性,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的回答要能夠根據教師的問題內容及所學知識,進行對應回答,而不能答非所言,言之無物、無事。三是學生回答的內容要具有邏輯性、連續性,教師要通過不斷地提示,讓學生的回答能夠按照時間、空間、因果等關系,將答案完整的提煉出來,展示給聽眾。只有通過課堂教學中的反復的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訓練,學生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中得到根本的提升。
總之,對于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不僅局限于語文學科的教學,其它所有學科的課堂教學活動都要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作為最基本的學習能力來進行教育引導,只有這樣,課堂教學的目標才能更快捷地達到,最終為學生的學會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