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倫
(廊坊市高級技工學校,河北 廊坊 065000)
當代中職院校的學生,可能比他們的學長更富有熱情和創新精神,他們思想更活躍、眼界更開闊;他們懷有遠大志向、人生態度端正,能腳踏實地不斷充實自我,成為了能讓家長放心、老師滿意的學生。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人文精神是其核心要素。現代中職院校的教師,應給學生帶來如下人文素質:
(一)責任
古人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位卑未敢忘憂國”。我們在追求、實現自己的理想時,就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感悟到:國家與社會不是一句空話,“先有國,才有家”更是需要全體社會公民各司其責、各盡其力,每個人都有義務為社會整體的和諧與進步盡到自己的責任。
(二)信念
古人有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我們要想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要想讓自己活得正直、清澈、激昂,要想在人生遇到挫折時能理性面對,做到不萎靡,不拋棄、不放棄,要想在生活中體驗到幸福和快樂,就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學會樹立堅定的信念,并學會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堅持,堅持到底。
(三)誠信
古人有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人非行無以成,行非信無以立”。我們應該明白誠信是維系人際交往的重要德行,更是一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今天的學習生活以及將來的工作中,不急功近利、弄虛作假、偽善欺詐,為人處世真誠、坦誠,和睦、友善,時刻加強自身道德建設,為營造一種坦誠相待、相親相敬的社會氛圍而努力。
(四)寬容
古人有言:“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應該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學會以寬容之心善待他人。這就意味著要學會試著把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學會去感受別人遇到困難時期待幫助的心情,要學會去體驗別人經歷挫折時渴望超越的心態,要學會“以心換心”去滋潤對方的心田、去包容別人的過失、去化解他們的對立情緒。
(五)謙虛
古人有言:“虛已者進德之基”、“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我們應該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學會謙虛。毛澤東也說過: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我們應該牢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的道理,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為自己迎來輝煌的明天。
(六)禮讓
古人有言:“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有理也要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這些句子都告誡我們:得理也要讓人、要講禮讓、謙讓、退讓和忍讓。而現實中,少數學生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針尖對麥芒,互不相讓,甚至互相謾罵、拳腳相加,實在不應該。所以,我們不僅要明“禮”,而且還要注重實踐“禮”,應該將“禮儀”、“禮讓”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儀表得體端莊,舉止落落大方,待人坦誠友善、辦事熱情周到。
(七)豁達
古人有言:“人生由來不滿百,安得朝夕事隱憂”、“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我們應該從傳統文化中感悟人生,學會以超脫、豁達的心態對待人生的失敗與成功。人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所以,我們要認清人生中的坎坷與挫折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要增強自己耐得住挫折磨礪的能力。一個人要成功,除了要有積極的人生理想和腳踏實地的努力之外,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更得具備超脫、豁達的胸襟。
為提升傳統文化在中職院校中的育人效果,可采取以下方式:
(一)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建設,改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學生人文素質提高。中職院校應以強化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為宗旨,努力營造出一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在走道、走廊、宿舍區域張貼勵志格言、名人名言;可以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學生喜聞樂見的第二課堂活動,切實推進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工作。
(二)利用好中職語文課堂
目前,中職院校中普遍開設了《中職語文》課程。筆者認為,《中職語文》不能僅僅承擔其本身具備的基礎課功能,更要承擔對傳統文化的承載與傳播的功能。優秀文學作品本身就滲透著濃厚的人文精神,對學生精神上的潛移默化作用、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熏陶感染作用,對學生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審美功能的提升作用都非常顯著。學生若能認真閱讀、感悟,品味這些作品,那么,作品中的真善美、以及蘊含其中的人文精神就會自然而然地化為學生的精神素養。所以,我們要利用好《中職語文》課堂,發揮文學作品的情感滲透作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情操、禮儀修養等人文素質教育,培養他們的愛心、同情心、憐憫心,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培養他們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品質、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將來他們走上社會后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能成為一個善良、正直、厚道、勤勉的好人。
(三)引導學生積極利用網絡、電視等共享資源,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豐厚其人文底蘊。中職院校應多舉辦一些能夠提升學生人文素質的講座,激發學生對文史研究的興趣。同時,也可引導學生在課余或節假日,積極利用網絡、電視等共享資源努力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還要激發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不斷豐富其文學素養,豐厚其人文底蘊。
作為一名中職院校的年青教師,在當前教育西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出現斷層、“社會正義漸消亡,君子之風漸遠去”的情況下,應該懷著一份激動、懷著一份莊重,將“把中國文化從根救起”的歷史重擔挑起來、為中職院校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工作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