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記璋
(甘肅省康樂中學,甘肅 康樂 731200)
現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確主張“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是教學生學”,葉圣陶也多次提出:“教為了不教”。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歷史學科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就成了“不教”的前提。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必須清晰認識到考試只是作為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方式,并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考試成績的重要性,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掙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明白初中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是通過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教育和幫助讓學生“明事理,辨是非”,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學法指導和目標要求。學生可以分成四類:第一類,優秀型。學習主動性強,雙基扎實,學習有法,智力較高,成績穩定在優秀水平。對這類學生側重于幫助他們進行優化總結并靈活學習方法,從中激勵更上一層樓。第二類,松散型。學習能力強,但主動性欠佳,學習不夠踏實,雙基不夠扎實,學習成績不穩定。對這類主要解決學習態度問題,找學生多交流,多談心,多關注,多提醒。第三類,認真型。學習很刻苦,有主動性,但學習效果不佳,能力較差,基礎不夠扎實,成績上不去。對這類學生主要解決學習方法問題,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要教其不要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第四類,后進型。沒有主動學習習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學習成績差。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我們不一定把每一節課都上得很完美,但我們有理由去不斷去追求完美。做老師的不僅要會上課,還要上好課。新的課堂評價指出好課的標準之一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讓學生為學習主體,增強自覺性,培養學習主動性。
初中歷史教材雖然枯燥乏味,書本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教師可以掙脫教材的局限性,用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打動學生,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知識,調動他們歷史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引導者,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對歷史文化知識的興趣,那么教學就成功了一大半。
歷史是由一個個事實構成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借助圖片清晰直觀地呈現歷史事實,讓圖片代替語言把知識和信息傳遞給學生。在當今這個多媒體的時代,圖片、動畫、視頻往往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結合圖片和視頻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學習,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
教師不是發布命令的上司,而是與學生共同學習、成長的同路人。教師不但在教學中要答疑解惑,更要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引路人,墊腳石。課堂教學中得讓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留足時間,創設興奮點,有效設問,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教師可以多設計具有情境性的、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來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同時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
作為第二課堂的課堂教學延伸,有相對自由的時間和空間,有輕松的學習氛圍,其豐富多彩的資源給學生特長發揮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培養著學生健康的興趣愛好,豐富其精神生活,也是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的良方。
像其它課外興趣班一樣,充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舉辦歷史興趣培訓班。激勵學生主體的內部心理機制,調動其全部心理活動的積極性,其內容豐富多彩。比如:利用歷史上的愛國大將歷史戰績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激發學習動機;選用生動、新奇、趣味的歷史事例滿足學生的好玩、好動、新奇的心理需求;開展歷史辯論賽,培養學生辯證唯物觀,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
網絡科技的不斷革新,給社會帶來極大的進步和發展,也給初中歷史教學提供了一個有利契機。網絡平臺上蘊含著大量有關初中歷史教學的資源,有效利用這個平臺進行課外互動教學將會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大改革。網絡的功能十分強大,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對學生作業進行驗收評估,還可以為學生答疑解惑,了解學生的興趣,以便在課上更好實現教與學。學生有任何問題,或者想與教師探討任何一個歷史事實,都可以很好地利用網絡這個平臺。
專訪身邊的抗戰老兵,聽其講述親臨現場的歷史事實;參觀博物館,了解出土文物的發掘與年代的關系,理清歷史史實;走進古玩店,咨詢資深古玩愛好者對歷史的解剖;收集民錢,追溯歷史淵源等。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如搜集信息、現場考察、專題研究、討論辯論、參觀訪問等。活動中,注重學生參與的目的性、實效性,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探索時間和體驗的機會。對社會生活中的科學現象,注重在教學中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使學生形成新的熟悉,啟迪科學思維,揭示科學現象的本質,使學生感受科學的真實性,感受科學與社會、日常生活的關系。歷史教師正可以利用這些分歧,采用討論法進行教學,以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教學法的要害是看教師如何正確的啟發和引導,來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使他們踴躍地參加到討論、答辯中來,使全體學生都能從中獲益。歷史課課外活動有以下幾種類型: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知識競賽、演講、圖片展等紀念活動;組織學生參觀歷史遺址;觀看歷史影片,學唱革命歌曲;指導學生搜集地方史料,在教學中恰當運用,既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豐富了歷史教學內容。
當今教育明確了在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的是學生,學生是教學的服務對象,一切的教學工作都應該圍繞他們進行,只有針對當代中學生的特點提升其學習主動性,才能讓初中歷史教學發揮其真正的作用,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