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體
(河北省安平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河北 安平 053600)
少先隊輔導員的工作就像導航員一樣。對孩子們來說,一旦開始上學,對他們的教育便大半交給了老師和社會。在擔任中隊輔導員工作這些年來,隨著我逐漸學會用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來生活,我越來越深刻的理解了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的一條真理:在了解兒童內(nèi)心世界的時候,不應當傷害他們心靈深處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不恰當?shù)模瑳]有分寸的關心,如果傷害了兒童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那么也會像直接侮辱一樣刺傷兒童的心靈。因此,我試著用愛心來開展少先隊工作。少先隊輔導員作為小學生身邊的指引者和親密伙伴,作為小學少先隊工作的骨干力量,對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為依托,展開論述。
當今小學生成長在多元文化混雜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身心發(fā)展都處在起步階段,少先隊輔導員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兒童的自我反省精神以及批判精神,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主流價值觀。
進入新世紀以來網(wǎng)絡技術迅速發(fā)展,小學生也接觸到越來越多的媒體設備,接受信息的渠道不斷擴大的同時也為兒童帶來了眾多不利于他們身心成長的不良信息。專業(yè)化的輔導員走出了單純注重灌輸知識的傳統(tǒng)教育的窠臼,而是更加注重鍛煉兒童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教導兒童學會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信息環(huán)境中汲取有用的信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兒童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今的信息化時代。
傳統(tǒng)教育注重書面知識的傳輸,而輔導員引領下的素質教育加強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指導學生如何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當今的教育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專業(yè)化的少先隊輔導員在日常教育中重視對學生的人格和德性的培養(yǎng),致力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道德高尚的新時代小學生。
在少先隊的活動中,輔導員既是孩子們的老師也是孩子們的朋友,所以既要作為引導者組織和開展多姿多彩的活動,還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兒童一起參與到活動中,使少先隊的活動得以順利有序地進行。少先隊的宗旨之一就是服務少年兒童,專業(yè)化的輔導員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就應當是積極調(diào)動組織各方資源,從而服務少年兒童。
當今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少年兒童的好奇心強烈,容易對新事物產(chǎn)生興趣,而輔導員作為少年兒童人生路上的重要導師,在專業(yè)化的過程中更是應當掌握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對少先隊活動的設計,使小學生在新奇有趣的活動中得到成長。
當老師不容易,當一名專業(yè)化的輔導員更是不易。小學是人生成長重要的奠基階段,一名專業(yè)化的少先隊輔導員作為學生的精神導師,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必須認真觀察學生的點點滴滴,以寬容博大的胸懷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只有真正熱愛學生的老師才能得到學生的敬重,才能在學生的成長道路上發(fā)揮舉足輕重的作用。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渴望飛翔,渴望盡早了解這個世界,這就需要有人做他們的導航員,帶領、指引他們?nèi)フ鞣澜纾俏粚Ш絾T就應該是中隊輔導員。輔導員的工作是瑣碎而麻煩的,但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積極尋找解決辦法,那這個工作就是充滿樂趣的,最富于挑戰(zhàn)的了
在小學教育中,教學活動和少先隊活動常常容易發(fā)生沖突,從而導致少先隊工作的弱化。而輔導員要著力于加強少先隊的建設工作。輔導員應組織各種活動的職責,除了六一兒童節(jié)、風紀評比等傳統(tǒng)活動外,還應該積極調(diào)動社會資源,在學校、家長及社會的支持下,組織種類豐富的活動來充實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從而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在學校重視少先隊建設工作的同時,輔導員必須對自身的定位有明確清晰的認識。輔導員不僅是老師,更是孩子們身邊的朋友,是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傾聽他們的煩惱,了解他們的需要,為他們解決問題和困擾,扶持他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穩(wěn)的老師。輔導員的身份是多元化的,既要站在最前面,起到引領的作用;又要站在旁邊,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并及時做出糾正與輔導;還要站在中間,參與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還要既站在上面又站在下面,做上通下達溝通反饋的中介者。教學工作和少先隊工作雖然同為教育工作,但是它們之間卻有很大的差別,輔導員如果對自己的角色沒有明確的認知,不是以其多元的角色身份指導和組織少先隊活動,也就難以達到少先隊組織應有的作用。
目前,各學校大多數(shù)的輔導員都兼任班主任的教學工作。輔導員和班主任雖然在工作重點和角色定位方面有些微差別,但是他們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方面卻是殊途同歸的。尤其是班主任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對學生最了解,因此班主任在兼任少先隊輔導員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動向,了解學生所需,能站在學生角度作出最合適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