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靜
(江西省上饒市逸夫小學,江西 上饒 334000)
數學最初來自于生活中,是由于人們對生活上一些技術的需求,所以才產生了數學這門科目,數學教學如果只是僅僅通過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和練習是遠遠不夠的,更加需要的是讓學生真正的運用到生活上,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有關于數學的概念,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本文就圍繞將生活化方法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得到應用展開了討論。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數學上的數字對于學生來說其實是很抽象的,如果要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生剛剛接觸數學數字的時候,就必須要把這些數字形象化,讓他們了解具體的數字代表多少,進而充分掌握數字的大小等等。比如一個很簡單的問題,1+1等于多少?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老師可以問學生如果樹上有一只小鳥,后來又飛來了一只小鳥,現在應該有多少只小鳥?再一個就是有關于一些幾何圖形的數學,如果只是口頭的告訴學生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等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也是有難度的,而在生活中,這些東西都很常見,老師完全可以利用生活中具體的事物來為學生講解幾何圖形[1]。比如學生常用的文具盒,橡皮擦是長方形的,學生所用的尺子有三角形的等。這種畫抽象為具體的教學方式,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加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方式只是通過老師講解以及學生的不斷練習來加強學習效果,但是往往這樣的學習方式練習到了一定的高峰之后,再進行練習就達不到期望的效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但是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不斷的在課堂上加入一些與稀相關的新鮮花樣,從而讓學生感覺到新鮮感,除了在課堂上加入生活元素之外,老師還可以適當的組織學生真正的融入到生活當中去,并且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以便于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多樣的方法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他們對知識的渴望。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不由得會產生一些疑問,特別是當遇到一些特別難解的數學題目的時候,有一些學生就會在想:我們為什么要解決這么難的題目呢?這樣的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根本就沒有任何關系,也運用不到。的確,真正能運用到生活上的數學知識并不多,我們之所以要學習一些難點,就是為了要鍛煉我們的思維,以及在真正運用數學知識的時候,能夠更好的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所以要把生活畫方式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第一個步驟就是要讓學生知道生活中的哪些領域是存在著數學知識的,這樣學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就能夠有目的出發[2],比如,菜市場是數學知識運用的最多的地方,但是在菜市場一般所能涉及到的數學知識,不過只有加減法。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也只需要學會把簡單的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去。還有一些商店,一些玩具店都有數學的影子。
要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數學,老師很有必要,建議學生,讓他們跟著自己的父母去菜市場購買菜,并且在進行計算的時候,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其中,學生如果能夠經常進行運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提升他們的運算能力,要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能力,家長也可以付出相關的努力,比如在帶孩子逛商場的時候,碰到一些比較敏感的數字,都可以適當的問問孩子,比如某件商品加某件商品需要多少錢?這種簡單的問題學生們在計算的時候都會很有自信,運算的效率能夠得到提高。為了提高學生參與到生活的積極性,老師可以布置作業,讓他們在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時,做好記錄,然后再上課的時候進行分享。
由于學生的安全,始終都是第一位的,如果沒有允許的情況下,老師是不可以帶學生出校門的,所以老師必須在課堂上加入一些生活化教學方式,對于小學生游戲是他們非常喜歡的一項活動,為了順應他們的發展條件,老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設置一些游戲環節來提高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3],比如讓每一個學生代表一個數字“1”,然后讓他們分散圍成一個大圈圈,開始慢慢的跑步,當老師喊一個數字的時候學生就停下來,根據數字抱團,老師,報的是數字,給學生就幾個人抱起來。這樣他們就能明白“1”就是一個個體。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學習,老師還可以在每一個教室后面創設一個數學角,給學生提供既可以學習又可以玩的場所,在數學角里面可以放一些積木,積木中含有各種形狀的幾何體,有助于幫助學生認識幾何圖形。
數學對人們的重要性不僅僅是體現在考試方面,而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人們的大腦思維的鍛煉也離不開數學,為了更好地促進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老師需要從不同的方面尋找有效的方法,而讓數學與生活結合就是一個普遍應用的方法,還能相應的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適當的放松,實現勞逸結合的學習模式。